爸爸带小孩|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自尊心过强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两岁九个月孩子 , 自尊心特别强 , 不让除了妈妈外的人说一句 , 哪怕是善意的提醒 。 比如 , 吃过晚饭 , 妈妈要带着去溜圈 , 让穿外套 , 孩子不穿 , 奶奶说了句 , 外面冷 , 孩子就大吼 , 我批评他没礼貌 , 孩子就眼里满泪的说 , “我不想让奶奶说我” 。 很多很多这种事情 , 不容的别人说一句 。 砸破 。
孩子发脾气的心情却是可以理解 , 可是难道因为这样太难受 , 就不指导他们了嘛?
当然可以指导 , 只是要讲究方法和时机:
第一 , 给孩子充足的“狼狈空间”
每个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 , 都注定要经历很多狼狈的时刻 , 他们注定会重复犯错、会走很多弯路 , 会十分崩溃 , 会眼泪鼻涕一大把……没人会喜欢自己在这些最难过最不堪的时刻还要被人在旁边的参观点评 。
所以 , 当孩子写作业练钢琴的时候 , 一定也会有很多非常狼狈的时间 , 他不想让别人看到和评价的 , 如果你做不到闭嘴+没情绪 , 就不要坐在旁边陪 , 给孩子一些没有审视也没有压力的空间自己探索 , 让他就算慢一点 , 犯的错多一点 , 至少不会因为焦虑害怕得到差评而心理崩溃 。
相信我 , 尽量忽略孩子努力的过程 , 只去看他们努力完的结果 , 你一定会舒心很多 。
第二 , 有技巧的挑毛病
当然 , 孩子犯错需要纠正 , 可纠正的时机不对他又会生气 , 怎么办呢?
和孩子沟通 , 做好约定 , 完成任务分两部分 , 有一部分时间是你的“不许掺和”的时间 , 还有一部分则是大人的“指导时间” 。
孩子可以在“不许掺和”时间摸爬滚打自由放飞之后 , 神经松懈下来 , 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棒棒了 , 就来到了“指导时间” , 那就得听一听大人的建议了 。
但是提建议挑毛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 别上来就说一大堆问题 , 那就像是来找麻烦的 , 太容易崩 。
首先 , 毛病能少挑就尽量少挑 , 最好控制在一两条之内 , 改正了使劲儿夸 , 孩子一般是可以接受的 。
如果真的有很多毛病怎么办呢 , 两个办法:
一是分段挑毛病:譬如说弹了个曲子问题多多 , 音符的准确和节拍都有问题 , 一天全都纠正了吃不消 , 那今天就先解决准确的问题 , 明天再纠正节拍问题 。
二是夸奖和挑毛病掺着说:说一些优点 , 把孩子心情夸好了 , 再说一点问题 , 如果觉得他有情绪了 , 就再转而说优点 。
另外 , 一时一刻没法改过来的那种毛病别唠叨 , 主要强调进步:比如说孩子写字一直很差 , 那你就挑出来今天写的最好的一部分告诉他 , 这部分今天写得格外棒 , 希望以后要是都这样就好了 。 孩子一定会知道努力的 。
第三 , 掌握好“帮助的时机”
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 也会需要父母的帮助 。
但是我们会经常找不好这个帮助的时机 。
有的时候 , 孩子只是遇到了困难心情不好 , 哼哼唧唧的 , 但是还是想要自己好好努力试试看 , 你却上赶的非要来帮忙 , 他就会不接受 。
有的时候 , 孩子是真的解决不了困难想要你帮忙 , 却又抹不开面子说 , 你不来帮忙他又会生气 。
所以 , 要和孩子约定一个“帮忙口令” , 譬如说可以给孩子一个铃铛 , 如果你想要妈妈来帮忙 , 就敲一下 , 妈妈就一定会来帮忙 , 如果你不敲这个铃铛 , 只是在哼哼唧唧 , 妈妈就当没听见了哦!
总而言之 , 确定孩子是真的需要帮助 , 才去帮助他 。 见他遇到了困难 , 就让他自己多挣扎一会儿 , 别去上赶的主动的帮 , 那只是打断和破坏他努力的进程 , 他当然要生气 。
当然 , 孩子心情不好和父母乱顶撞 , 一被纠正就出言不逊也是不对的 , 可以等孩子学习结束后 , 比较平静的时候再和他说:我知道你刚才遇到了困难很难受 , 但是你那样和妈妈大喊大叫 , 妈妈会感觉很受伤 , 感觉被宝宝讨厌了 , 那宝宝是真的讨厌妈妈吗?那以后不要和妈妈大吼大叫好嘛?
- 维尼爸爸育儿|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头胎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无所谓?过来人
- 孕妈酱|医院抱孩子形迹可疑,路人:差点就报警了,''人贩子爸爸''走红
- 没经验爸爸说育儿|网友:投胎前要睁大眼睛,法院判决22岁姐姐抚养2岁弟弟
- 羊臣羚奶妈|孩子对着假蛋糕边哭边许愿:我希望不要爸爸,“最委屈生日”走红
- 没经验爸爸说育儿|监控录下男孩午休时的动作,家长们坐不住了,幼儿园“男女混睡”
- 小倪妈妈|孩子用手机求助,网友:这一届爸爸难带,“醉酒老爸”带儿子吃饭
- 没经验爸爸说育儿|被父母告上法庭,儿子:我是哥不是他爹,22岁儿子拒养3岁弟弟
- 爸爸带小孩|涂得满身都是,妈妈回来一看被吓坏:赶紧送医院,熊孩子偷玩口红
- 厨工爸爸|两口补钙、三口满满维生素,宝宝隔三差五吃,记忆力好,一口补铁
- 没经验爸爸说育儿|与家长密切相关,为何“双排牙”的孩子越来越多?听听医生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