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三 )


破除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 , 改变学校唯分数评价的倾向 , 应给“唯升学率”考核指标念紧箍咒 , 改变单一的唯升学率的结果评价导向 。 结果评价要从单一的文化课考试成绩走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 。 同时 , 要重视过程评价 , 把学生学习行为纳入评价的过程 。 重视多元评价 , 不仅看文化课考试分数 , 还要看学生劳动清单完成的情况、综合素质的发展标志性成果等 。 最后 , 要实施增值评价 , 对学校、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基于差异 , 尊重不同学校、学生的个性 。
教师问:教育部多年前就提出 , 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 《总体方案》再次强调 , 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 , 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 。 为什么?如何保证落地?
张志勇:有的地方、有些学校在现有的教师工资总额里面 , 启动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教师本身是反对的 , 他们认为这是从自己的兜里边拿出一部分工资进行重新分配 。 过去 , 很多地方在对公务员实施奖励性考核的时候 , 也没有考虑到教师 。 我认为 , 要通过注入工资增量来启动绩效工资制度 。 各地在为兑现奖励性工资时 , 应纳入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 这是启动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一次机遇 。 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的顶层设计 , 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 , 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 , 就是要向承担更多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教师倾斜 , 绩效工资要基于教师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进行考核 。 教师的绩效工资从根本上来讲 , 不应是评出来的 , 应该是干出来的 , 要慎用通过简单投票的办法来确定教师绩效工资的做法 。
家长问:《总体方案》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 , 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 意义何在?
张志勇:“做家访”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光荣传统 , 重新提出加强这一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 每位教师既是“经师” , 更是“人师”;这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家校合作共育的需要 。 这里需要强调 , 网络交流不能代替现场家访 , 只有走进每个学生家庭 , 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学生成长的家庭条件、文化背景、教育期望等 , 更有效推进家校合作共育 。
聚焦学生发展全过程、学生评价过程各要素、社会协同多方面——
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 要聚焦这“三个一体化”
校长问:《总体方案》将“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作为“改革学生评价 ,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 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 上海有哪些经验?
沈炜:今年8月 , 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 更加聚焦学生发展全过程、学生评价过程各要素、社会协同多方面 , 抓牢“三个一体化”:
抓牢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一体化衔接 。 在学段纵向上 , 根据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意趣 , 螺旋上升、循序渐进 , 从劳动观念、情感、能力、精神四方面明确育人目标 。 在学科横向上 , 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 依托中小学“学科德育”和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 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 。
抓牢学生评价一体化实施 。 探索研究构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 把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 , 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 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在学校招生自主测试环节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评价 。 自2014年起 , 上海结合中高考改革 , 明确参加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课时为高中生60课时、中职生20课时 , 初中生公益劳动80课时、职业体验32课时 , 并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抓牢家校社劳动教育一体化协同 。 通过明确学生家庭劳动时间、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建立不同学段家务劳动清单等 , 让家庭成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第一所学校 , 让家长成为学生的第一位劳动老师 。 2000年起建设了涵盖爱国主义、劳动实践、传统文化、科普教育等12大类2000余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 提供实践岗位80多万个 ,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 提高劳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