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上海退休干部王士斐结对援助石屏县贫困学生多年 却从未见过一面( 二 )


俊兰的每封信 , 都会在最后署名“远方的孩子” 。 对王士斐来说 , 管俊兰早已成了他的朋友和亲人 。 “实际上我对孩子经济上的资助是非常有限的 ,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给她智力上、精神上的支持 。 ”
在他看来 , 这个彝族姑娘质朴、善良 , 和上海的孩子相比 , 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 。 “你只要给她一点点阳光 , 她就会非常努力地成长 。 ”
高考前夕 , 王士斐给她买了一套历届全国高考试题 , 孩子兴奋得不得了 , 直接打电话过来:“王叔叔 , 您给我的学习资料 ,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看到过!我太开心了!”王士斐没想到 , 自己在新华书店买的这套书 , 竟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力 。 “我卷了厚厚一大捆寄过去 , 小姑娘全部都认认真真地做完了 。 她能考上大学 , 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毅力 。 ”
孩子想放弃时给予她鼓励
“王叔叔 , 上大学一直是我的理想 , 我的目标是复旦大学 。 我一直不敢告诉任何人 , 因为我担心说出来没考上怎么办 。 不说 , 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 可现在我要断掉这条后路 , 这样 , 我才会更加努力 。 叔叔 , 您不会笑我吧……”——管俊兰
“努力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 希望你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 最好能考到上海 。 如果你能来上海读书 , 我还会继续支持你 。 ”——王士斐
成长 , 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 孩子第一次说想放弃 , 是在初一第二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 。 俊兰给王士斐打电话 , 第一句就说:“叔叔 , 我不想读书了 。 ”“怎么了?”王士斐关切地问 。 女孩说:“我们家种的萝卜今年大丰收 , 以后我们都会用这种良种来种大萝卜 。 ”问她为什么不想读书 , 她说不上来 , 只说萝卜丰收了 。
王士斐猜出了个大概 , 便问:“你们家今年收了多少萝卜?”回答说:“很多很多 。 ”“很多是多少?是50公斤?500公斤?1吨?”“大概有1吨吧!”“收购价多少钱1公斤?”“0.10元 。 ”“那你家今年就有400元收入了吧 。 但是400元能改变你家的状况吗?能给爸爸妈妈和弟弟治病吗?”一连几个问题 , 让孩子哑口无言 。
电话搁下后 , 王士斐给她写了一封长信 , 指出她还是怕辛苦、想逃避激烈竞争的事实 。 没想到 , 这封信起了奇效 。 很快管俊兰就回信了:“叔叔 , 我想通了 , 我要读下去 , 而且一定要读好 , 要赶上班里成绩最好的同学!”
精神的力量一旦爆发便不可阻挡 , 俊兰的成绩从中上水平一直往上蹿 , 到初中毕业前一直排在年级前10名 。 中考 , 管俊兰考取了省重点高中 , 但孩子放弃了这个机会 , 选择了石屏一中——位于石屏县的一所重点高中 。
“叔叔 , 我没有去上省重点 ,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实在困难 。 选择到县重点 , 县里面还会给我一点奖励 , 免去一部分学费 , 可以帮家里省一点 。 ”听着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的话语 , 王士斐鼓励她 。 “只要你认真读书 , 不管在哪里 , 都能考上好大学 。 ”
俊兰上高中后 , 更是发奋读书 , 王士斐对她也不再有什么说教 。 2007年 , 管俊兰高考考出638分 , 高出一本线63分 。 王士斐知道她一心想填报复旦大学 , 但毕竟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 他不敢替她拿主意 。 最后 , 管俊兰考入四川大学经济系 。 录取通知书寄来那天 , 管俊兰在电话里大哭了一场 , 因为有比她分数低28分的同学被复旦大学录取 , 而她自己没有胆量填报 。
大学毕业时 , 管俊兰听了王士斐的建议 , 一连向建行、工行、农行等报名考试 , 接连收到各家银行的录取通知 , 最后她选择了昆明建行 , 从事为客户分析金融产品的工作 。
最好的祝福是不去打扰
“叔叔 , 我长大了 , 经历了这么多 , 我确信自己长大了 。 明明是一样的条件 , 别人能做到的 , 我就算花10倍的力气也一样要做到 。 有一种火鸟 , 在燃烧的剧烈疼痛中会重生 , 变成更棒的自己 。 我也能像它一样 , 在烈火中重生……”——管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