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彬|深度起底第一场股灾“8·10”事件 还原深圳证券市场如何起死回生( 二 )


1995年5月 , 深圳市政府换届 , 李子彬当选深圳市市长 。 重启深圳证券市场被列为新一届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 李子彬同时兼任深圳证券委主任 。 7月 , 分管金融的副市长武捷思到岗后 , 重启深圳证券市场的准备工作拉开序幕 。 李子彬是总负责人 , 武捷思带领陈应春、刘新华等同志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 。 1995年10月 , 庄心一同志被派到深交所任总经理 , 工作班子中又增加了一员“大将” 。
【李子彬|深度起底第一场股灾“8·10”事件 还原深圳证券市场如何起死回生】一场历时近一个月的证券市场大调研随即展开 。 这次调研针对深圳证券市场运作体制的形成和运作现状 , 重点查找现行运作体制和交易清算制度的不足和缺陷 。 市政府经过调研分析后发现 , 随着市场的发展 , 深圳股市原有运作体制和交易清算制度的矛盾不断显现 , 制约着市场的运行 。 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现行登记体系与投资者、券商和上市公司的要求不同步;二是环节不断增加 , 给上市公司、券商、股民带来诸多不便;三是登记、清算费用偏高 , 深圳登记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企业 , 其收费在范围和数额方面高于上海 , 这增加了投资者的成本;四是深沪两地的综合竞争力相比较 , “深市”明显弱于“沪市” , 吸引力日趋丧失 。 这些问题由点到面 , 日积月累 , 形成了恶性循环 , 以至于深交所难以吸引上市公司和投资者 , 深圳市场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
经过调研 , 市政府确定了重启深圳证券市场的主攻方向——改革市场管理体制 , 重建交易清算体制 。
1995 年9 月 , 市政府出台深圳证券市场12 项整改措施(以下简称“12 条”) , 其中与交易、清算系统直接相关的就有8 项 。
在改革市场管理体制方面 , 市政府果断地将登记公司改制为深交所全资直属的结算公司 , 建立统一的运行体系 , 有效实现证券发行、上市、交易、清算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管理 。 同时 , 市政府一并解决了市证管办、深交所、登记公司之前“三足鼎立”、职责不清的情形 。 市场组织架构的改进和完善 , 减少了工作环节 , 提高了工作效率 , 为深交所全面行使市场组织和一线监管职能 , 充分提高运行效率 , 综合提供市场优质服务奠定了体制基础 。
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 , 市政府重构交易清算规则 , 增强“深市”的竞争力 。 基本原则是:统一股民证券账户卡;通过交易系统实现配股认购;改进股价撮合系统;实现转托管T+1 到账;统一管理股份明细账;深交所与登记公司电脑主机联网 , 就近开户 , 就地清算;实行B 股中央清算;等等 。 同时 , 以“市场服务小组”“技术服务小组”“服务周”“服务中心”等形式走向全国 , 针对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开展上门服务 。 在市场费用方面 , 收费原则上向上海看齐 , 由深圳证管办、深交所和深圳证券登记公司让利 , 大幅降低收费标准 。 此外 , 充分发挥深圳证券市场原已实现的“无形市场”优势 , 显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有利局面 。
从1995年8月起 , 市政府密集推出振兴深圳证券市场的具体措施 , 对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提振了上市公司、券商、股民对“深市”的信心 。
当时 , 曾经有人建议市政府出资10亿元支持证券市场 , 李子彬果断地予以制止:“深圳市坚决依法依规办事 , 绝对不搞‘政府托市’!”
李子彬|深度起底第一场股灾“8·10”事件 还原深圳证券市场如何起死回生
文章图片
图7.6 1995年8月7日 ,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右三)视察深圳证券交易所
请求证监会“空降”深交所总经理 , 庄心一被“摁”到深圳
在市政府整顿深圳证券市场的“12 条”中 , 有一条是调整深交所领导班子 。 在调整之前 , 深交所的领导班子是一正三副 , 因为内部不团结 , 深交所到了无法正常工作的地步 , 市政府只好派分管金融的副秘书长陈应春去深交所“摄政”——每天到市政府上班之前 , 先去深交所 , 处理完需要签字的文件后再回市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