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PC业务卖给联想,今又拆分,蓝色巨人IBM的未来将如何?( 四 )


彭明盛为IBM创造的业绩不好吗?不是 , 他在位期间让IBM的美股获利(EPS 每股净收益)增加了近五倍 , 产生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现金流 , 并投注超过了50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
曾将PC业务卖给联想,今又拆分,蓝色巨人IBM的未来将如何?
本文插图
彭明盛
施政者最忌刚愎自用 , 老沃森也不是没有自鸣得意过 , IBM的历代继任者中也不乏这样的存在 , 而这股傲慢的基因也长时间流淌在IBM复杂的组织架构中 。 不过彭明盛在理性对待IBM的同时也是傲慢的 。 据悉在一次受访中 , 彭明盛针对亚马逊在云计算方面的努力时表露出不屑 , 他表示IBM的一笔交易就可以超过亚马逊所有的云计算业务 , 这笔交易也同样超越了亚马逊所有的努力 。
很显然 , 彭明盛注重的或许依旧是IBM的整体收益 , 绝非认定云计算是绝对的可塑性业务 。 且彭明盛曾言:同行或者其他企业是做不到IBM在云端做的事情 。 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IBM , 亦或是说看到了IBM的内核问题 , 该说它极易自满还是该说它过于低估了竞争对手的力量 , 又或者低估了云计算 。
实际上没过多久 , 由于IBM采用的是封闭式策略 , 也就是采用的是IBM自己的服务器来开拓云服务市场 , 最终迫使IBM在公有云市场掉队 。
实际上 , 云计算是个需要资本密集投入的产业 。 而彭明盛在以EPS为核心的思路下 , 所有高管的奖励基本依赖于成本控制绩效 , 资本支出持续走低 。 与此同时 , IBM还在另一边大肆进行股票回收 , 市场上的股票虽然减少 , 但收益却未曾改变 。 看起来每股收益EPS提高了 , 但导致的一层负面影响却是——IBM在云计算产业上投入不足 , 而掉队 。 然而在伴随云计算的不断爆发 , 这也是时代赋予这个时期产业协同化、企业迭代的一种证明 , 亚马逊、微软、谷歌三者的资本支出也迅速攀升 , 很快就超越了IBM 。
相较于创立初期的IBM , 在科研上的不惜一切投入和后者 , 差异十分显著 。 据统计 , 到2017年 , 亚马逊、谷歌、微软已经在资本支出上耗费接近2000亿美金 , 然而IBM却不足500亿美金 。
收购红帽 , 重启云计算
假如说彭明盛任职期间未能将云计算发扬光大 , 致使在这一块丰厚的肥肉上错失良机 , 那么后来的收购红帽 , 却不失为IBM扭转乾坤的一剂良药 。 尽管它来的晚了一些 。
罗睿兰上任之后 , 展开了1200亿美元进行投资战略转型 , 推动IBM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兴企业级技术发展 。 应对彭明盛所残留下来未解决的事 , 罗睿兰还算是较为明智的 。 在她的领导之下 , 2013年 , IBM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美国L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研发公司SoftLayer , 建立了公有云平台 , IBM正式进入云市场 。 跟着在2014年 , IBM对外宣布计划投资12亿美元新建15个数据中心 , 并宣布投资10亿美元用于新成立的IBM沃森事业部 。 同年 , IBM推出PaaS层云平台Bluemix 。
真正的转型需要的除了迎合时代制造出更贴合时代的产品之外 , 再者就是继任者在这个时代里所拥有的的相匹配的格局和野心 。
2016年 , 罗睿兰就正式宣布 , IBM将从一家仅提供“硬件、软件与服务”的公司转型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与云平台公司” , 公司的重点也将会投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上 。
改革的钥匙终究是启动了 , 但罗睿兰在一心一意推进认知计算 , 也就是人工智能 , 并在沃森实验室上加大力度投入的同时 , 人工智能商业化却并未真的成熟和落地 , 因此客户也很少根据AI服务去选择云厂商 。 市场对于IBM的云计算也由于沃森实验室诊疗建议不准确不安全等问题产生质疑 。
腹背受敌 , 罗睿兰所处的云计算时代 , 的确可以这样形容 。 一面是竞争对手 , 微软、亚马逊、谷歌、阿里云环伺 , 形成围猎之际 , 一面要不断地迎合时代作出匹配这个时代的IBM的经营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