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当代职场胜利属于没家的人( 二 )


图片来源:脉脉
稍在职场里闯荡过的人 , 定会明白这种假装加班形式背后的效率 , 以及其内核的中国式智慧 。
对于领导来说 , 在这个鼓动加班会成为压榨甚至会被网上挂的年代 , 总不能太过明目张胆地要求员工为自己的生意献出心脏;因此 , 有那么几个主动放弃假期、放弃自己生活的人来加班 , 甭管工作是不是假装 , 终归是为自己的权利摇旗呐喊 , 值得鼓励 。
一网友分享国庆加班故事
图片来源:脉脉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职场里 , 如果你真能抱着舍得一身剐的心气儿 , 敢于放弃正常人的生活、抛家舍业地在公司待着 , 把自己当作一个没家的人 , 就一定能更加获得上面人的浓情蜜意 。 成为典型 , 成为样板儿 , 成为职场里最闪耀的猩 。
老板的每次赞许和假装加班人的思绪 , 无疑构建了一个闭环 。
赞许成为了假装加班核动力 , 为他们假期周末来单位提供了不懈动力 。 这种褒奖 , 无疑会让高度自恋的“奋斗逼”把周遭的声讨 , 视作是失败者对他们嫉妒的喊叫 。
在过去 , 在体制内假期没事去趟单位几乎是一种常态 , 一种战术 。 而如今当这个“职场奋斗逼”理论不断完善的年头儿 , 这种假期跑到单位里做忙碌状的加班者 , 无疑被很多人视作了奋斗逼族群内的超级亚种 。
在网上 , 无数人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抨击 , 他们唾弃假装加班的人 , 不惜用飙脏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 甚至会怀疑起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没家没业、没朋友、没性生活 , 导致节假日只能在公司待着 。
图片来源:微博
在职场搏击多年的MIKY认为 , 在职场假装加班和假期跑来公司装腔作势的人她已见过太多 。
她把这种人归于两类:一种是真的没有社交生活 ,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 来公司了就不浪费装逼的机会了 。 一种就是真的想表现自己 , 可能工作不太突出 , 只能从这些地方找到存在感 。
但 , 无论哪一种都是恶化职场环境的坏蛋;而且从自身而讲 , 这种利用节假日跑公司待着的人也会因“只工作不玩耍 , 聪明孩子也变傻” 。
列宁曾教导我们:“谁不会休息 , 谁就不会工作 。 ”
图片来源:Gifphy
事实上 , 在职场中还有一种因为环境所以假装加班的人 。
他们或许是怕被一个鼓励加班的群体抛弃 , 或是因为想利用公司整体鼓励加班的制度来牟利;无论哪一种 , 他们的存在都在让职场形式主义加班氛围更加浓郁 。
图片来源:Twitter
这种环境的塑造 , 有时候是靠老板树立加班典型引导的隐学;有时则是一个集体自上而下要求出的制度 。
就拿我之前呆过的北京一报社来说吧 , 刚加朋友圈都得让人纳闷:一到晚上12点 , 老员工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 什么“看一眼第二天的北京”、什么“终于签版了” 。
总之 , 就是几年如一日的比着看着谁更能在工位上熬;而像新来的年轻员工跟朋友圈晒晒私生活 , 还会被拉到屋里批评 , 说你这是败坏风气 , 让老人看了怎么想 , 颇有点其心可诛的意思 。
图片来源:微博
这种制度性鼓励加班的风气几乎弥漫在每一个职场 , 就连创意性产业也不能免俗 。
尽管国内一直聊着创意驱动产业升级 , 但职场思维依旧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管理型思维之下 , 几乎每个老板依旧认为生产力是海绵 , 挤一挤终归能多点 。
一位HR认为 , 绝大多数老板寄希望于延长工作时间来提高工作效率 。 一旦氛围成型 , 办公室将陷入一场磨洋工的狂欢 , 最终的胜出者永远是最有狠劲的“没家没孩子” , 因为他们无依无靠没有家人要陪、也没有社交需要牵扯精力 。
仅从这点来说 , 每一个希望加班风行于自己王国的老板 , 很像是奥斯曼苏丹 。 他们要的不是美美与共和有机团结 , 要的只是40岁前禁婚且没家的近卫军来维系自己的帝王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