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灵感冒” 科学认知是第一步( 二 )


为什么抑郁症越来越常见?
甘照宇指出 , 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 “在温饱都成问题的阶段 , 谁会去关心心理健康呢?以前好像不存在的抑郁症 , 并不是突然就暴发了 , 而是我们开始正视它了” 。
《方案》中将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群、高压职业人群列为重点人群 。 其中对于青少年人群 , 要求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 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 。
“青春期刚好处于生理和社会心理的双重转折点上 , 此时遇到的各种矛盾或者同伴间的竞争 , 都会从心理上给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压力 。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 可为青少年梳理心理压力 , 并评估出有抑郁倾向的孩子 , 及时干预 , 帮助其顺利度过青春风暴 。 ”甘照宇说 。
孕产妇由于产后体内激素的急剧改变 , 加上社会角色的转变 , 特别是当母亲后所面临的职业生涯挑战 , 增加了其患产后抑郁的风险 。 老年人最大的问题在于面临更年期社会角色的改变 , 类似于另一版本的“青春期” , 一旦过渡期适应不良 , 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 现代工作压力大 , 长期处于高压行业的人群 , 比如公务员、金融从业者等 , 容易感到身心俱疲 , 出现心理疲乏 , 发展成焦虑、抑郁的可能性也极高 。 甘照宇表示 , 及时识别这些高危人群 , 及时让专业医生介入 , 是加大对高危人群干预力度的关键 。
有数据显示 , 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 抑郁症或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 “确实有患者因患抑郁症而自杀 , 但不能简单认为患上抑郁症的必然结果就是自杀 。 ”甘照宇特别强调 。
心病还需心药医
“生活中 ,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低落、沮丧的情绪或出现胃口差、失眠等状况 , 是否是‘抑郁症’ , 需要去医院经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来确定 。 ”台湾淡江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广州执业心理咨询师高红梅表示 。
抑郁症如何治疗?轻度的一般可不必服药 , 中到重度需要遵照医嘱服药 , 并配合心理治疗 , 而有生命危机的患者则需要住院治疗 。 “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 。 ”甘照宇认为 , 药物治疗加上家庭支持 , 以及健康生活方式 , 是比较经济的治疗方式 。
“‘心病还需心药医’ , 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相当于‘心药’ 。 一般来说 , 抑郁症患者几乎都有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的不如意或发展受阻等困扰 , 药物可较快起到消除或减缓症状、稳定情绪、恢复功能的作用 , 但如果生活中个人的心理压力持续存在或‘心结’未解 , 个人默默在孤独中挣扎而缺乏专业的陪伴与疏导 , 抑郁的症状可能会加重或反复 。 ”高红梅指出 , 在及时向医院的精神科求助后 , 可再根据个人情况 , 在药物、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等治疗手段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 遵医嘱规范地用药 , 并结合专业、稳定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 是应对抑郁症较理想的方式 , 往往效果也比较好 。
近几年 , 国内心理咨询行业方兴未艾 , 心理咨询师水平良莠不齐 。 高红梅建议 , 挑选心理咨询师时要着重看其执业资格、训练背景、从业经验和伦理规范 。
抑郁症并不可怕 , 它可预防 , 可治疗 。 预防抑郁症的关键在于情绪管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 “遇到压力 , 我们都会焦虑 , 这并不是坏事 。 这种情绪更能动员自身力量去应付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 , 我们要尽量避免将此作为病理情绪看待 。 ”甘照宇说 。
假如身边有抑郁症患者 , 家人和朋友要学会聆听 , 从患者的处境去理解他的心情 , 引导他积极寻求医学帮助 , 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 更不要寄希望于通过安慰助其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 。
【防治“心灵感冒” 科学认知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