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小学生出国学习热该“降降温”了( 二 )


除了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差异 , 小留学生出国后还会遇到几方面的“水土不服” , 对尚未成年的孩子们而言 , 成长阶段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往往影响更大 。
第一就是生活方面 。 由于尚未成年 , 学生们只能选择学校住宿或家庭寄宿的方式 , 这是给他们的第一重考验 , 学校住宿让学生们体验到很多‘第一次’ , 如果在国内家长帮学生做得太多 , 孩子学会自立的适应期会很长;而家庭住宿的也因为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 导致很多学生中途更换寄宿家庭 , 毕竟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国际化视野 , 大多寄宿家庭还是按照本国思维在照顾这些小留学生 。
基本生活解决之后 , 出国学习的未成年学生还要面临开拓社交圈的问题 。 很多孩子留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 没有建立起新的朋友圈 , 宅男宅女到国外还是宅男宅女 , 业余生活没有丰富起来 。
而这些表层问题进一步发展 , 造成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适应度与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问题 。 近几年来 , 出国学习的未成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 由于国内外的巨大差异 , 学生容易从心理失衡到心理孤独 , 容易出现焦虑和忧郁等问题 。 现在已经有不少英美企业针对留学生心理辅导推出了业务 , 这也侧面警示我们应当重视留学生心理问题 。 我们不要一谈到心理问题就认为是“有病” , 这可能是短时期形成的可调整的心理落差 。
第二是文化的差异方面 。 东西方文化差异也深深影响着这些尚处于人格塑造期的孩子 。 近几年 , “香蕉人”的说法流传甚广 , “外黄内白”的出国学习的未成年学生们往往在国内外都处境尴尬 。 一个人即便在国外读高中、大学直到工作 , 多少还是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维和意识形态 , 但他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时又受到外国的影响 。 他们可能与父母渐行渐远 , 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 , 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 。 然而这次疫情又让我们看出 , 尽管大部分人在国外有了归属感 , 仍然无法避免遭遇种族歧视 , 特别是前段时间 , 我国针对澳大利亚发出留学警示便是一个典型案例 。
“低龄留学”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 , 学生容易形成不够全面的认知 , 学生太小 , 对中国的事情不了解 , 只了解国外的情况 , 抵御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也比较弱 , 这方面可以说是弊大于利 。
树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
这里希望现在所有留学行业从业者都能保持教育的初心 , 从教育本质出发 , 而非只看到经济效益 。 不提倡也不鼓励未成年学生过早出国学习 , 要踏踏实实地对出国学习的学生作好评估 。 学生一定要具备相当的综合能力 , 才能让留学成为人生的助力——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财能力 , 以及活跃的思想和善于交流的性格 , 这些对未成年学生在国外的生活都至关重要 。
至于“如何避免低龄孩子留学后成为‘香蕉人’”的问题 , 目前这个问题任何人都控制不了 。 如果家长将年龄过小的孩子送出国门 , 那么孩子势必会受到国外文化的深刻影响 。 为此 , 也希望家长能够杜绝攀比心理 , 真正为了孩子的前途投入心力 。 我们认为留学是可以一生受益的高回报投资 , 但家长的教育投资不是乱花钱 , 是为了将孩子塑造成真正的人才 , 如果仅仅为了攀比、跟风 , 就把年龄很小的孩子送到国外 , 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自私 。
其实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出国学习 , 只要怀揣梦想 , 希望自己成为国际化人才 , 在求学层面上 , 早去晚去都一样 。 而从思想层面上 , 面对外界不同的诱惑以及良莠不齐的信息 , 本科阶段的留学生有更好的辨别是非能力 , 去粗取精 , 但是恶劣的东西如果被他们吸收 , 养成不好的习惯 , 也同样失去了出国学习的意义 。 出国学习的目的在于学到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 。 所以出国学习“好饭不怕晚” , 没有必要过早出国 。
(作者为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兼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出国留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