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人民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上海工匠”( 四 )


如今 , 姚祺喜欢带孩子逛苏州河:“你看 , 现在苏州河非常清澈 , 但是爸爸小时候 , 这条河是很黑很臭的 。 ”似乎所有的成就 , 都比不上亲身感受水波潋滟的美好 。
宋开宇也是如此 , 从小酷爱飞机 。 妻子至今印象深刻的是 , 两人第一次一起坐飞机旅行 , 公司特地安排坐在发动机旁 。 其实这是一个很吵的位置 , 就为了让宋开宇对妻子讲解飞机起飞的过程 。
“他说起整个飞机结构 , 说起他们负责的工作 , 讲个不停 。 ”妻子说 , “我们2006年结婚 , 已经14年了 , 他每次还在讲 , 所以现在我主动把这个位置让给大宝 , 让孩子听爸爸的故事 。 ”
一架飞机的几百万个零部件 , 在他看来是充满挑战的拼图游戏;一本本枯燥的维修手册 , 是通关秘籍 。 即便回到家里 , 宋开宇给孩子讲得最多的还是飞机模型 。 对蓝天的向往 , 从他小时候一直延续至今 。
孙玉杰的情况略有不同 。 他起初是为了供弟弟读书 , 从事艰苦的海上工作 。 但做了以后 , 就不仅出于责任 。
陈阳问他:“你业余喜欢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减压?”他答:“写论文 。 ”这个答案把所有人吓一跳 。 接着 , 孙玉杰滔滔不绝讲起一篇篇论文创作的初衷、困难、克服的过程 。
比如他主编《压载水管理公约履约及检查实务》一书时 , 请教了许多技术专家 , 没能得到理想答案 , 他又找到造船公司、压载水设备公司 , 但对方给出的图都不是从海事检查角度绘制的 。 最后孙玉杰决定自己画图 , 他向同事、儿子请教绘图软件的用法 , 边学习边摸索 , 绘制出几十页插图 。
从他绘声绘色的言谈中 , 陈阳感受到 , 孙玉杰真心地享受钻研的过程 。
“没有爱 , 仅有苦苦坚持是不够的 。 ”王硕感叹 。 新时代的工匠 , 可能首先是出于个人职业、人生、兴趣的选择 。 但同时 , 也是肩负的使命感驱动 。 他们知道 , 尽管岗位平凡 , 但自己肩负的是整座城市的正常运转 , 安全有序 。 有些领域 , 还关乎中国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
人民城市人民建 , 人民城市为人民 。 从这些工匠身上 , 得到了生动注解 。
专家访谈
今天 , 为什么工匠精神更显重要
上海市总工会的上海工匠选树活动 , 自2016年启动 , 计划10年千人 , 即使遇到疫情 , 也仍然坚持至今 。 今年的一个有趣变化是 , 个人自荐申报创历史新高 , 从去年的68人 , 增长到284人 , 同比增长317% 。 工匠精神不仅没有过时 , 且更加凸显出其对城市的价值 。 如何理解今天的工匠精神呢?
采访人员: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 是否有一些新的内涵和解读方式?
陈周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上海是中国最早、最大、最先进的工业化城市之一 , 在工匠精神的建设上 , 一直是塑造者、先行者、引领者 。
但是过去 , 谈起工匠精神 , 主要还停留在组织制度和思想作风建设上 。 新时代重提工匠精神 , 是因为它面临挑战 , 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我们可以从几个转型背景来理解 。
第一 , 产业革命 , 让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 。 今天我们需要工匠吗?答案是肯定的 , 但今天的工匠已经不同于工业革命前的工匠 。
第二 , 产业结构调整 , 意味着更多新兴领域、更多工种诞生 。 工匠可以不再局限于制造业 , 同样体现在服务业、第三产业 。
第三 , 市场化 , 面临市场竞争的考验 。 可能过去的工匠 , 埋头做事即可 , 但今天 , 工匠的产品 , 需要市场的检验 。
采访人员:与之对应的 , 上海工匠应该更注重哪些能力建设?
陈周旺:我认为第一是创新 , 要不断创新 。 因循守旧、按部就班 , 做得再好都不能算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
其次是精细化 , 需要精益求精 。
再者是专业化 。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那就要体现出职业精神、岗位责任、服务意识 。 新时代的工匠不仅坚持完成本职工作即可 , 还要表现出专业的一面 , 发挥其在某领域的专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