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趣点 |“名媛”背后的经济逻辑与反思( 二 )


从“名媛”看创业和创投
近年创投圈很流行一句话“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
这也是本次“名媛”与之前“天王嫂”事件的一个争论点 , 不惜代价打造“名媛” , 嫁入豪门 , 多方获益 。 不论“真名媛”还是“假名媛” , 嫁入豪门自然就成了“真”的 。
初创企业也是一样 。 在萌芽期 , 资金通常是其最迫切的需要 。 初创企业需要资金来验证想法 , 但资金方却需要效益的可预见性才决定投还是不投 , 这本身就自相矛盾:没有资金如何能验证某一个未孵化的想法是否具有经济效益;从资金方的角度来看 , 也没有错 , 没有可预见的收入 , 为何投资 。
于是 , PPT展示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 一个很模糊的“想法” , 初创企业家可以粉饰包装得绝无仅有 , 用非常具有前景的“外形”和故事 , 来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 。 资金有了 , 流量也有了 , 于是“想法”有机会成形 。
当然 , 成功的例子有许多 , 例如当前非常火爆的新经济企业 , 利用概念获得创投资金和流量 , 再开始用心打造产品和服务 , 并最终取得成功 , 而创投资金也能通过IPO或者转让而实现高利润退出 。
然而 , 失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 例如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 , 美丽、进取、偏执 , 没有成熟丽人的收敛和深沉 , 却以其直率和野心打动了众多政经界大咖 。 她的梦想是发明一种只需在病人手指上扎一下取一两滴血就能完成医院实验室里各种血检的验血技术 。 凭借大胆的设想、迷人的个人魅力、背后大佬的背书以及虚假的实验数据 , 她设立的希拉洛斯(Theranos)公司取得了持续不断的融资 , 个人财富也累积达数十亿美元 。
哪个环节出了错?巨额资金最后无法掩饰谎言 。 这与依靠流量就能“Make it”的互联网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 资金投入未能改变实验结果 , 也无法篡改科学真相 , 最后一切终成泡影 。
所以“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并非放诸四海而准 , 名媛养成记与初创企业一样 , 有成亦有败 。 但如果将一切的琼台楼阁都建基于虚无的泡沫 , 终将崩塌而一无所有 。
这不得不逼迫我们反思 。
被消费的大众心理
被消费了“上海名媛”固然可怜 , 但因为这而全民自嗨甚至幸灾乐祸更加可悲 。 用虚荣粉饰的所谓成功和搏眼球的流量反而获得喝彩 , 这如何不让脚踏实地的努力寒了心 。 若任由这种风气滋长 , 崇尚捷径、崇拜虚荣 , 不屑努力 , 最终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沉沦和泯没 。
资本市场亦然 。 会讲故事的企业能够获得资金青睐 , 而为人们的生活实务奠基、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未来铺路的企业却因为没有亮点而遭资本抛弃 , 最终的结果将是泡沫爆破后的颓垣败瓦 , 以及产业断层的动荡和混乱 。 望深思 。
作者:毛婷
【经济|趣点 |“名媛”背后的经济逻辑与反思】编辑:彭尚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