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七旬老人坚守传统皮影戏:愿“老艺”有“新人”


湖北七旬老人坚守传统皮影戏:愿“老艺”有“新人”

----湖北七旬老人坚守传统皮影戏:愿“老艺”有“新人”//----

陈忠训及团队表演皮影戏《包公赔情》 付术燕 摄

  中新网宜昌10月16日电 (付术燕 李双骏)“一代清官黑包公 , 三口铜铡放光明 , 五更领了宋王旨 , 八抬大轿出了京……”近日 , 在湖北省远安县嫘祖镇真金村的家中 , 皮影戏艺人陈忠训以一段极富感染力的《包公赔情》 , 让专程来访的村民深受震撼 。

  皮影戏始于西汉 , 兴于唐朝 , 盛于清代 , 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 。 在长期演化过程中 , 皮影戏形成了不同流派 , 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山西皮影等 。 湖北皮影戏融传统绘画、雕刻、美术于一体 , 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 女性网


湖北七旬老人坚守传统皮影戏:愿“老艺”有“新人”

----湖北七旬老人坚守传统皮影戏:愿“老艺”有“新人”//----

陈忠训家中留存着一台皮影戏的全套装备 付术燕 摄

  陈忠训生于1948年 , 八九岁时 , 他就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兴趣 。 他拜在“偶像”李文教门下 , 开始学习皮影戏 。 “师父白天上课 , 晚上演出 , 演出时我就站在师父后面 , 模仿他的一招一式、一板一腔 。 ”

  1978年 , 陈忠训正式接过李文教的衣钵 , 担当“主角”表演皮影戏 。 那时 , 农村对文娱活动的需求渐渐增加 , 远安也活跃着十几支皮影戏班子 , 无论是婚丧嫁娶、祝寿乔迁 , 村民们都习惯请一台皮影戏来热闹几天 。

  陈忠训介绍 , 一台皮影戏有主唱加伴奏 , 因此至少需要一个训练有素的三人组合 。 每个月 , 他有20多天受邀在外演出 , 一场演出长达8个小时 , 没有麦克风全靠嗓子 , 且曲目不能重复 , 非常不容易 。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 随着电视机普及 , 以及近年电影、KTV等娱乐项目兴起 , 皮影戏逐渐被人遗忘 。 加上皮影戏演员收入较低 , 导致皮影表演艺术生存空间狭小 , 从业人员逐年减少 , 大量剧目失传 。 陈忠训及其团队被邀请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

  在陈忠训家中 , 留存着一台皮影戏的全套装备 , 其中包括他亲手雕刻的70多件皮影人物 。 陈忠训说 , 皮影戏是一门要求具有较高戏剧表演水平和美术、手工艺制作水平的综合性艺术 , 如果没有经济收入保障 , 皮影戏生存几乎不可能 。


湖北七旬老人坚守传统皮影戏:愿“老艺”有“新人”

----湖北七旬老人坚守传统皮影戏:愿“老艺”有“新人”//----

湖北皮影戏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付术燕 摄

  2016年 , 陈忠训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 他在镇上的一所学校里收了10多名弟子 。 “作为一名‘老人’ , 我想让孩子们了解皮影戏的有趣 , 带动更多的‘新人’加入我们 。 ”陈忠训坦言 , 看到还是有人愿意学习皮影戏 , 他觉得特别欣慰 。

  “演皮影戏时既要唱又要舞 , 还得会乐器 , 学起来虽然有难度 , 但是觉得很有意思 , 自己很感兴趣 。 ”陈忠训的学生程良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