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解放军报|黄纬禄:中国战略导弹事业的每个里程碑都镌刻着他的名字( 三 )
上级同意了他的建议 。 这一次 ,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千钧压力在这一刻得到释放!那段时间 , 由于过度劳累 , 黄纬禄整整瘦了11公斤 。 一位同事开玩笑地说:“他瘦了 , 导弹却飞(肥)了 , 这是剜肉补导弹啊 。 ”虽是戏言 , 同事眼中却闪烁着泪花 。
“如果有来生 , 我还愿意搞导弹研究”
航天工业系统的人都知道 , 黄总重技术、更重人品 。 他常说:“做事要先做人 。 一个人品德好 , 即使基础差一点 , 这个任务也会完成 , 但是技术好、品德不好 , 技术就偏了 。 ”
黄纬禄从不以专家自居 , 不管对谁 , 都十分谦虚 。 某型号导弹总师杨德润回忆说:“黄老讲授知识 , 从不问‘你听懂没’ , 而是说‘我讲清楚没’ 。 表达不同意见时 , 从不直接否定对方观点 , 而是说‘你看能不能这样思考’……”
担任巨浪一号总师时 , 黄纬禄主动找大家聊天 , 坦承自己对总体设计并不熟悉 , 对型号了解还很肤浅 , 请大家把他当小学生一样教起 , “一遍不懂 , 就再讲一遍” 。
巨浪一号试验成功后 , 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 , 黄纬禄表现非常淡然 。 他在一次汇报会上说:“大家把赞美之词都加到我头上 , 我不敢当 。 作为技术指挥员 , 任何时候都应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 , 从实际出发 , 大胆负责 , 而不应考虑个人得失 。 ”
1999年 , 国家决定授予一批“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在推选候选人时 , 黄纬禄主动相让 。 他说:“功劳是大家的 , 航天工程也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完成的 , 不能因为我是总师就总把荣誉归到我的头上 。 ”
由于黄纬禄态度坚决 ,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推选了其他人 。 但上级决定 , 还是授予黄纬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2011年7月 , 黄纬禄卧床不起 。 自知来日无多的他 , 常注视着窗外的天空 , 沉思良久 。
他想到了挚爱的导弹事业 , 心中充满欣慰 。 黄纬禄退休后 , 各级领导来看望 , 他谈的总是导弹 , 一说到导弹 , 便神采飞扬地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
“多想再去一次发射场 , 再看一次导弹腾飞!”他想起航天科技人才的“后浪们” 。 上世纪90年代初 , 社会上流传“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 航天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 他用言传身教影响和挽留了很多人才 。 如今 , 他们大多已成为导弹研制队伍里的骨干力量 。
黄纬禄的学生前往医院探望他 , 他笑着说:“你们干得比我好 , 希望在你们身上 。 ”
他想到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 黄纬禄住院不久后 , “两弹一星”大学生夏令营请黄纬禄题写赠言 。 他手抖得厉害 , 无法写字 , 又不忍拒绝 。 在女儿的帮助下 , 他艰难地写下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 勇挑民族复兴重担”的赠言 。
黄纬禄坚信 , 他们中有人将来一定会成为导弹专家 。
“如果有来生 , 我还愿意搞导弹研究 。 ”2011年11月23日 , 黄纬禄带着对导弹事业的眷恋 , 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壮阔人生 。
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人 , 是超然于物外的 。 走进黄纬禄的家 , 每个人都会为这个简朴得如一张褪色老照片的家感到震撼 。
改革开放后 , 上级3次提出让他搬新家 , 他都拒绝了 , 老房子一住就是半个世纪 。
黄纬禄有一部专车 , 子女从没坐过 。 老伴住院 , 秘书安排送了一下 , 他听说后 , 硬是给钱补交汽油费 。
黄纬禄生前的几位秘书谈到他 , 都说“黄老人特好 , 到外地出差 , 交通工具能走就行 , 一日三餐管饱就行 , 休息住宿能睡就行……”
斯人已逝 , 精神永存 。 他留下的崇高精神 , 已化作“剑”之魂 。 在他科技报国的精神感染下 , 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正蓬勃成长 , 向着尖端科技顶峰发起冲锋 。
- 中国军魂|印度疫情面临巨大难题,祸不单行!雾霾笼罩新德里
- 中国军魂|对方仅仅才2人,想不到!23名印军遭受伏击损失惨重
- 解放军报|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就中方1名士兵在中印边境地区迷路走失发表谈话
- 环球网军事|之后的剧情出乎意料,伊朗船只发出信号后引来美国军舰
- 胡进锡:一名中国军人被印方扣留|胡进锡:一名中国军人在拉达克地区迷路被印方扣留
- 环球时报-环球网|环球时报了解:印方将交还一迷路的中国军人
- 解放军报|钻密林 趟激流 墨脱官兵踏上艰辛巡逻路
- 解放军报|接过军旗 做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解放军报|阿勒泰的秋天有多美 跟边防官兵去看看
- 中国军情|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完成联非达团营地防御工事升级改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