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网|“上海模式”还有潜力可挖吗?,破解市民“去哪儿健身”难题( 二 )


建市民身边的体育场地 , 不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 。 上海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 , 形成体育、绿容、教育等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 , 探索多元化、社会化发展 。 截至2019年底 , 上海市各类市民健身步道(绿道)、骑行道总长度为1680公里 , 其中骑行道总长度为240公里 , 绿道总长度为881公里 。 本市共建成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6487个 , 市民球场2228片 , 市民健身步道(绿道)1426条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84个 , 市民游泳池35个 , 市民健身房186个 , 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
“老百姓对公共体育空间和绿化环境都有强烈需求 , 这使得‘非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地’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上海要想进一步对体育用地做增量 , 可在这方面下功夫 。 ”有专家建议 , 规划体育用地时一方面要为城市预留“海绵空间” ,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 根据市民不断迭代升级的健身需求 , 充分研究体育与园林绿化功能上的复合体现 , 见缝插针地建设一些非标准场地 。
【加大政策扶持:给社会力量投入松绑】
上下两层崭新漂亮的球场 , 还有更衣室、淋浴室和时尚前卫的休息区……很难想象 , 一年多前这里还是积满灰尘、杂草丛生的老厂房 。 这是位于杨浦区的洛克公园长阳店 , 其前身上海玻璃机械厂在完成历史使命后 , 去年华丽“蜕变” , 成为上海体育新地标 。 老厂房以这样的方式涅槃重生 , 是上海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设体育场馆 , 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之一 。
近年来 , 社会力量是健身设施建设、运营的重要主体 ,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
解放网|“上海模式”还有潜力可挖吗?,破解市民“去哪儿健身”难题
文章图片
位于莘庄凯德龙之梦屋顶的洛克公园莘庄店
除了老厂房 , 如今体育空间已经延伸到上海的屋顶、仓库、停车场、商场、大型超市、高架空间等“城市边角料” 。 据不完全统计 , 此类“变废为宝”的案例在沪上已超过40家 , 且几乎全是民营体育场馆 。 其中规模最大的品牌是洛克公园 , 沪上总共24家门店一年有将近200万人次的市民前往打球 。 此外还有观岚记体育、番茄球场等 , 这些场馆因补充空白、服务齐备、性价比高 , 深受市民喜爱 。
采访人员走访了洛克公园七宝店、莘庄店和杨高店三家最具代表性的“屋顶运动场” , 其中两家位于大型商场屋顶 , 一家位于大卖场屋顶 , 均有篮球场、足球场 , 此外还有乒乓球、羽毛球等其他运动区域 。 该场馆所在商业体的业主方凯德置地告诉采访人员 , 引进洛克公园能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客群 , 合理利用和开发商场闲置资源 , 提升场地收入的边际收益 , 增加商场的体验感和新鲜度 。
体育已经成为新业态中的重要元素 。 在目前上海单体量最大的纯商业购物中心南翔印象城内 , 有3000平方米真冰溜冰场 , 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空中跑道 , 成为南翔镇新兴体育发展的焦点 。
解放网|“上海模式”还有潜力可挖吗?,破解市民“去哪儿健身”难题
文章图片
闲置老旧厂房变身X-PARK运动基地
不过 , 社会力量在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 , 也存在困惑 。 一般民营场馆所在的土地性质特殊 , 不在体育场地规划之列 , 在审批程序中会面临各种问题 。 即便通过各种方法改建运营后 , 也需要和税务、消防等多部门打交道 , 因为无法办出相应证照 , 随时都有关门的可能 。
【解放网|“上海模式”还有潜力可挖吗?,破解市民“去哪儿健身”难题】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意见》从多方面提出要完善社会力量投资健身设施的政策体系 。 社会力量投资建成的健身设施 , 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等 。 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室外健身设施 , 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