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心波|“立”不起来更可悲,35岁思想者说


蘸心波|“立”不起来更可悲,35岁思想者说
文章图片
想起钟南山院士的老爸曾说过一句话:“35岁了 , 真可怕 。 ”又想起古人所谓的“三十而立” 。 还想起边塞诗人岑参为古代男性“三十岁危机”代言的佳句:“丈夫三十未富贵 , 安能终日守笔砚 。 ”
回到现代 , 自然想起电视剧《三十而已》里三位女性面对三十岁考验的不同态度 。
看看 , 那大街小巷上走着的男男女女 , 有多少人正在为三十岁这道传统预设的坎而烦恼?三十岁尚且令人苦闷 , 何况三十岁以上还“立”不起来的芸芸众生!
就如35岁这个阶段 , 无奈被人解读成初陷“中年危机”的尴尬阶段 , 要是还“立”不起来 , 岂非更可悲?
蘸心波|“立”不起来更可悲,35岁思想者说
文章图片
一、35岁思想者的悟
不知不觉 , 长到这个年纪 , 多数人已戴上了“上有老 , 下有小”的枷锁 , 想再要拼一拼 , 架不住总有人对你拉上警戒线——你 , 超龄了 。
因为超龄而陷入僵局的人 , 眉头紧锁 , 把自己关进矛盾重重的沉思里 , 羡慕同龄人的成功 , 悔恨自己的不争气 。 为什么失败的尽是无数个这样的“我”?一个个想得多做得少、理想主义还患有拖延症的“我” 。 越想越无解 。
黑格尔说了:“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 , 他必须如歌德所说 , 知道限制自己 。 反之 , 什么事都想做的人 , 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 , 而终归于失败 。 ”
实在想不通失败的根源 , 听富兰克林一句:“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 , 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的信任;甚至自己认为必将失败无疑 。 ”
过去的失败 , 无法改变了 , 我们只有现在 , 现在即未来 。 于是 , 俾斯麦有言:“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 。 ”
蘸心波|“立”不起来更可悲,35岁思想者说
文章图片
别问还来得及吗?更别迷信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 。 一辈子就一辈子 , 不长也不短 。 既然可以说:“自古英雄出少年 , 大器晚成也堪豪 。 甘罗十二为丞相 , 子牙八十文王邀 。 ”也可以说:“一万年太久 , 只争朝夕 。 ”
忍不住哼唱起毛不易的那首歌: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
本该灿烂过一生 。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 ,
还在人海里浮沉……
或许歌里的“二十多年”在此应该换成“三十多年” , 但无论怎样都是心酸的 。 心酸儿时优越而长大了却泯然众人的处境 , 心酸这不痛不痒的小半辈子 , 心酸这开历史倒车的小半辈子……
蘸心波|“立”不起来更可悲,35岁思想者说
文章图片
35岁 , 听着有点老了 , 叫当局者怅然若失 。 有的男女开始油腻发福 , 有的男女却更有魅力 。 是啊 , 有的顺其自然 , 有的自我完善 。
人的生理年龄不一定能和身体年龄成正比 。 就说35岁的人吧 , 状态好了 , 能拥有17岁的心脏;状态不好 , 却能负荷71岁的心脏 。
气馁什么?瞧 , 身边那一群顶着一张张娃娃脸、揣着一颗颗少年心的人 , 即使被对号入座后哭过笑过不也一样直面惨淡人生吗?
这些人的精力甚至充沛到不输“弱冠之年” , 只不过看起来碌碌无为 , 和35岁的生理年龄相比 , 显得更可怕 。
蘸心波|“立”不起来更可悲,35岁思想者说
文章图片
二、难得“从头再来”的勇气
每当夜深人静时 , 我们很容易在思绪里纠结起人生的选择题 。 岁月如歌 , 雨水一般地敲打在心坎:
昨天所有的荣誉 ,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 ,
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
我不能随波浮沉 ,
为了我挚爱的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