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乌托邦,或是自我毁灭


【Facebook乌托邦,或是自我毁灭】
Facebook乌托邦,或是自我毁灭
本文插图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Facebook乌托邦,或是自我毁灭
本文插图
《你瞧 , 网络世界的幻想》
◎梁坤
一周前 , 我在某购物平台上买了一袋燕麦片 。 下单几分钟 , 登录某社交媒体平台时 , 一则麦片广告闪现在我手指划过的地方 。 一周时间过去 , 下单的麦片早已收到 , 可今天当我打开另一个社交媒体软件 , 又和另一个品牌的麦片推送不期而遇了 。 虽然心知肚明 , 在这个算法当道的时代 , 谈“隐私”是奢侈的 , 平台软件承诺的“安全”是缥缈的 , 但如此锲而不舍的追逐还是让我有些意外 。
类似这样的“巧合” , 正越来越明目张胆地出现在生活中 , 让人惴惴不安 , 又不能否认自己有时也很享受不断进化的智能服务带来的量身定制的“关怀” 。 怀揣这样矛盾心态的应该不只是我一个人 , 也不只限于我们这个国家 , Netflix新近上映 , 杰夫·奥洛威斯基执导的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 正直面这种焦虑 。
片名The Social Dilemma直译过来是《社交困境》 , 本片也是以社交媒体为切入点 , 讲述了在牟利这个唯一目标的驱使下 , 网络科技正在对人类个体、社会 , 乃至人类文明造成的负面影响 。 意译片名《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则更一针见血地指向影片主旨 。
片中以Googl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多个社交媒体巨头前成员的表述架构起核心内容 , 其中包括他们在之前的工作中 , 为打造令人上瘾的社交平台所付出的努力 , 以及他们后来对此的反思;以多位计算机专家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 , 这其中包括著有《监视资本主义时代:在权力的新疆域为人类未来而战》的肖莎娜·朱伯夫 。 她在书中表述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如何说服我们为了便利而放弃隐私 , 而被这些公司采集走的个人信息数据又如何被用来预测、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行为 , 以及这些做法如何对民主和自由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 这是她对“监视资本主义”的定义 。 在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的采访中 , 肖莎娜·朱伯夫将其描述为一种新市场 , 这种市场交易的 , 只有创造万亿美元的“人类期货” 。
这并不是纪录片首次聚焦的一片领域 。 2016年 , 沃纳·赫尔佐格执导的纪录片《你瞧 , 网络世界的幻想》 , 就在对人们熟悉的智能科技和网络世界充满憧憬的同时提出疑问: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2019年 , 卡里姆·阿米尔和耶菡·妮珍儿执导、Netflix出品的调查类纪录片《隐私大盗》则揭秘了一家数据公司如何运用Facebook提供的用户个人数据 , 帮助特朗普赢得大选的黑幕 。
与上述两部影片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下文简称《监视资本主义》)从人们更日常的生活点滴出发 , 剖析人们愈加依赖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现象背后 , 不知不觉身陷“智能陷阱”的大坑:人们的注意力被当作产品贩卖却乐在其中 , 社交媒体逐渐填满人们的信息来源 , 社会在无形之手的挑拨下分裂对峙 , 民主面临崩塌的危险处境 。 “监视资本主义”的概念是复杂的 , 采访的表述是抽象的 , 人们需要的纪录片是具象且真实可感的 。
导演杰夫·奥洛威斯基之前的两部纪录片作品《逐冰之旅》和《追逐珊瑚》 , 不仅表达了导演对揭露人类生存环境之困的责任感 , 也彰显了他对纪录片视听语言优秀的审美把控能力 。 导演的这两大特点在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里都是在线的 。 片中除了纪实的拍摄和采访 , 还嵌套了一部“小电影” , 它根据影片的主题打造 , 随着非虚构叙事的深入而展开相应情节的虚构叙事 , 讲述了男孩本和他的家人面临的“社交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