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依旧严峻,除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风险日益增加外,信用卡欺诈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隐蔽,手法不断翻新,且欺诈风险逐渐向业务申请环节前移 。
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 目前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 。 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尤其申请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较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 。
信用卡申请欺诈常见类型
申请欺诈,通常指犯罪分子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信用卡的申请,为获得信用额度伪造申请信息、冒用他人信息申请信用贷款,或申请人信息真实但恶意骗取信用额度不还 。
常见类型包括:
伪造信息欺诈:
恶意贷款申请人通过伪造身份、账单财力、营业执照等信息,绕过银行授予额度的策略,获取大额资金 。 贷款申请人通过伪造信息骗取平台资金,给平台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
假冒他人信息:
欺诈者经非法渠道获取客户的身份信息、银行信息等(如盗取他人的话费交款账单、水、电、煤气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非法获取他人身份信息),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冒充本人申领信用卡,在银行信用卡平台内办理相关信用卡业务,获取巨额利益 。
团伙/不良中介欺诈:
中介可以利用其相关资源帮助目标客户进行伪造包装,包装过的客户便于在银行信用卡平台内进行贷款申请,会给平台带来大量违约数据 。 不良中介的存在,会大大加剧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欺诈风险 。
本人欺诈:
恶意办理信用卡业务申请人存在着逾期不还的信用风险,给平台内带来资金损失,给平台带来巨大的声誉影响 。
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分析
在消费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争占个人消费金融领域市场份额,以信用卡业务为依托的传统消费金融领域成为拓展的方向之一,许多不法信用卡代办机构以不具备申请信用卡的客户需求为商机,通过为其提供虚假证明资料,骗办、转卖信用卡以谋取中间利益 。
为了拓展信用卡业务,部分银行不惜降低信用卡准入门槛,导致在客户资质审查方面放松标准,甚至为了提高发卡数量、激活数量,将其与员工绩效关联,为了完成考核目标,办卡业务人员出现道德风险,将不具备申请信用卡资质的客户引入信贷业务,将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而造成损失 。
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冒名骗办信用卡案件时有发生,虽银行要求必须使用本人证件办理信用卡开户业务,但由于部分银行信用卡申请审核技术滞后,导致不法分子冒名骗办信用卡,最终导致银行不良信贷的产生和被冒名当事人的损失 。
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防范建议
通过以上申请欺诈风险分析,面对信用卡团伙/不良中介欺诈、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假冒他人、伪造信息或本人恶意欺诈等风险,邦盛科技信贷风控专家团有如下防范建议:
引入信用卡智能申请反欺诈防控思路
鉴于银行业务人员在信用卡申请办理环节,只依靠简单的人脸识别易产生较大的信息审核误差,银行可采用金融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反欺诈体系建设思路,构建结合大数据平台、反欺诈产品、外部信息数据、反欺诈规则模型和反欺诈技术的申请反欺诈体系 。
同时可根据业务发展阶段采取关联图谱、机器学习等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由单纯的专家经验防控逐步过渡至数据驱动决策体系 。
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反欺诈管理
在信用卡申请反欺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加强申请欺诈风险管控 。 如,利用AI机器学习系统,对申请信用卡信息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建立申请欺诈风险评分系统,通过对评分系统的预测,推测存在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而通过机器学习的智能预测功能进行反欺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