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塑“城”:新环境新探索( 三 )


当新经济企业成长后需要更完整的土壤、市场、营商环境 , 成都是否能留下它们 , 让其发展壮大 , 在胡胜全看来 , “给钱是不行的 。 ”
不给钱 , 能给啥?——在这场“场景营城 产品赋能”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上 , 胡胜全得到了答案:成都持续给出的 , 是成都新经济企业最需要的硬核科技、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土壤 。
正是在这场发布会上 , 成都宣布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产品、1000个新场景 , 为企业提供新机会、为市民创造新体验 。 8月20日 , 成都东部新区发布的“天府国际机场”等生态开放新场景 , 吸引了30多家企业 , 达成意向投资150余亿元 。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创新和探索中 , 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之一就是营造新场景 。
在成都当下全力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进程中 , 成都依托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公园绿道体系 , 开展了“公园城市体验消费季”“游绿道公园、品时令佳果”“熊猫运动会”等活动 , 大力发展户外消费 。
成都实施“公园+”“绿道+”策略 , 激活创新动能 , 面向全球持续发布新场景、新产品 , 以公园城市作为新经济、新动能成长发育的场景媒介 , 不仅带来了人流 , 还将人与商业加以串联 。 源源不断的资源流动于新经济公园场景、新经济农业场景、新经济文创场景和体育赛事场景等 , 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经济与社会活力 。
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把城市与乡村相连 , 1000个川西林盘星罗棋布 ,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 在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 , “乡村表达”同样瞩目 。
比如 ,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城市之眼” , 依托AI卫星网络数据服务 , 构建了一套能够对城市空天地信息进行动态采集、融合、分析的时空数据平台 。 这意味着 , 农民一支手机就能掌握土壤、天气和农作物的长势 。
“双赢”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 场景和产品在“公园+”“绿道+”的舞台火花碰撞 。
永续发展大格局
2020年4月28日 , 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 , 这片729平方公里的土地 , 寄托了成都转型突围的战略愿景 , 也承载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向发展的期望 。
龙泉山森林公园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指着龙泉山规划图 , 向本刊采访人员开玩笑说 , 翻过龙泉山 , 成都向东 , 正好和向西的重庆相遇 。
成都本地媒体报道说 , “曾经 , 隔着龙泉山 , 风景两重天 。 如今 , 跨越龙泉山 , 成都天地宽 。 ”
昔日的成都 , 是“两山夹一城”的逼仄 , 被西部的龙门山脉和东部的龙泉山框在其间 。 如今的成都发展跨越了千百年的东部生态屏障龙泉山 , 将这座山变成城市“绿心”和“会客厅” 。 沿着龙泉山“两翼” , 分别是成都中心城区和成都东部新区 , 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天府国际机场正蓄势待发 。 此番进发 , 成都的城市格局开阔了 , 由“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 。
在成都市规划馆 , 成都重塑公园城市新型形态的沙盘图 “有声有色” , 可以清晰了解成都永续发展的大格局:统筹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 高质量规划建设东部新区“九大片区” , 推动城市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 。
面对成都这样一个实际管理人口达2100多万的大都市 , 新时代城市建设者对空间格局的“重塑” , 指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方向 , 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 。
“目前成都五城区的人口密度是超过上海的 。 ”成都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喜梅给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 。 据统计 , 上海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5万人 , 成都五城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是1.77万人 , 还有部分区域人口密度甚至超过了每平方公里4万人 。 过高的人口密度 , 带来“高楼综合症”、拥堵、尾气等环境资源的重负 , 也带来“上学难”“就医难”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匮乏 , 损害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宜居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