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塑“城”:新环境新探索( 二 )
实际上 , 快速应对 , 帮助企业纾危解困 , 正是成都“半年报”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人员采访时介绍 , “早在正月初二 , 我们就按照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统一部署 , 开始分行业研究企业复工复产问题 。 2月6日出台20条政策 , 重点解决企业防控物资不足、原料与用工紧张等问题 。 随后 , 又出台奋力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33条意见等措施 , 统筹安排补助资金25.5亿元 ,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疫情防控与稳定经济运行政策 。 ”
成都应对“快” , 其底气源于快速有序的疫情防控 。 依托这几年探索构建的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体系 , 成都迅速组织48.9万人在11天内对4370个社区实施了3轮地毯式、精细化排查 , 敲开800多万户居民家门 , 排查1993万余人次 , 用范锐平的话说 , “做到了底数清、状况明” 。
范锐平称 ,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 ,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 “我们始终把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有效供给作为重中之重 , 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危解困、赋能加力 , 全方位构建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 。 ”
在疫情发生后 , 成都迅速组织开展“送政策、帮企业 , 送服务、解难题”行动 , 8个产业专班、1万多名服务专员持续蹲点 , 一对一为企业解决原材料不足、供应链受阻、用工紧张等实际困难 。
2020年上半年 , 成都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逾1.5万个 , 减免企业税费、社会保险费495.7亿元 , 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619亿元 。
2020年5月14日 , 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 成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韧性城市 , 其中明确要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
成都以主动姿态适应新环境 , 在“危机”到来之际应对有序 , 一边快速恢复城市功能 , 一边寻求机遇积极造血让城市持续前行 , 这是成都塑城的新尝试 , 也是探索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
文章图片
2019年2月11日 , 俯瞰天府新区科学城
制度创新 , 场景落地 , 持续发展
2020年上半年 , 成都有两张逆势增长的成绩单颇为亮眼 。
在疫情几乎对全球航空业造成“停摆”时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自2020年3月以来持续保持回升态势 , 上半年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一 , 同时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降架次量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 。 在全球疫情吃紧造成沿海外贸数据普遍承压时 , 成都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30.9亿元 , 同比增长23.5% , 其中进口额、出口额分别增长25.5%、21.9% 。
成都的各行各业都在迎疫而上 。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和国内经济形势向好 , 成都鲜明提出:“投资优先、项目为王” , 开展为期3个月的项目招引攻坚行动 , 将落后的工期追回来 ,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
从固定投资来看 , 成都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 , 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 , 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1.3个百分点 。 而从新兴产业来看 , 成都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 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产量增长56.9%、54.3%、25.6% 。
为何成都能逆势增长?
“后疫情时代为新经济的发展打开一扇机遇窗口 , 这一时机成都重提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 是对社会经济秩序重建的回应 。 ”曾任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的周洪说 。 在她看来 , 成都的新经济不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或新产业、新产品本身 , 它更多的是通过制度的创新 , 提供场景让其落地 , 从而汇聚新的要素 , 形成爆破性的力量 。
2020年3月31日 , 胡胜全带着疑问去参加了一场新经济发布会 , 他想知道:“成都用什么留住新经济企业?”
胡胜全是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 , 这家协会拥有168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 旗下成员孵化了极米科技、“哪吒之父”可可豆动画等实力新经济企业 。
- 新华社|新冠检测慢 美政府拿实验室经费开刀
- 新华社新闻像科幻小说!望远镜捕捉到黑洞“吞噬”恒星罕见画面
- 新华社|日媒:日本社会正适应“与疫情共存” 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
- 新华社|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在人体皮肤上存活9个小时
- 央视新闻客户端|美国纽约州本周一起开始实行禁塑令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进博会看点|服贸展区设5大板块,非银金融机构首次参展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1921》献礼建党100周年 定档2021年7月1日
- 北京日报客户端运营商频繁解挂致手机盗刷,工信部约谈并严令强化防护
- 大桥|该抓!11人竟跑到港珠澳大桥的桥墩上垂钓
- 新华社|研究发现:26种常与人接触的动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