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从零到70万亿市值的伟大成就( 二 )


1996年12月 , 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股票发行与认购方式的暂行规定》 , 将“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额即退”与“上网定价”及“储蓄存款挂钩”并列为三大发行方式 , 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众多公司采用 。
由此可见 , 中国资本市场成立的第一个十年是探索中发展的十年 。 这一阶段的资本市场虽不成熟 , 但却为进入21世纪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第二个十年:股权分置改革让证券市场重生
2000年至2010年 , A股市场第二个十年有许多重磅事件 。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 , 它被媒体称为“自成立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举措 , 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创立中国证券市场” 。
2004年1月31日 ,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 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 2005年4月29日 , 经国务院批准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 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 。 同年9月4日 , 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 , 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
股权分置改革催生了A股市场成立以来最大一次行情 。 2005年6月6日 , 沪指一度跌破千点大关 , 最低跌至998点 。 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深入进行 , 投资者重燃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 至2007年10月 , 沪指创下6124点历史高点 , 走出了创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牛市 。
长达三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离不开证券行业的参与 。 所谓众口难调 。 股改中 , 券商不但要为上市公司制定切合实际的股改方案 , 还需要联系到尽量多的投资者 , 承担着市场改革中的保障稳定执行工作 。 在此过程中 , 证券行业针对不同公司情况量体裁衣 , 开创了A股历史众多先河 。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第一股为三一重工 。 2003年7月 , 三一重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上市时 , 就提出了股权全流通的大胆设想 , 引起了当时中国证监会官员的高度重视 。
2005年4月起 , 三一重工高管与保荐机构华欧国际证券一同讨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 由于相关法律尚未完善 , 华欧国际证券(今甬兴证券)反复修改了几十版初稿 , 当年5月10日出台试点方案:流通股股东每持10股流通股获得3股股票和8元现金 , 但却受到市场一片骂声 。 5月24日 , 公司推出修改方案 , 股改对价由“10股送3股派8元现金”修改为“10股送3.5股派8元现金” , 并主动提高减持门槛 , 作出增加两项重要减持条件的承诺 , 最终获得投资者认可并顺利通过 。
有了三一重工的珠玉在前 , 其余上市公司股改也稳步推进 。 证券行业在服务股改过程中 , 也借鉴了许多海外成熟市场经验 , 创造性使用了许多金融工具 , 为股改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 。
2005年8月24日 , 长江电力股权分置改革首次采用“认股权证”的方式并取得圆满成功 。
作为一家备受市场关注的国有大盘蓝筹股 , 长江电力股东众多 , 以当时的传统模式实行股权分置改革的难度较大 。 作为长电股改保荐机构的广发证券上下团结一致 , 相互配合 , 业务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 顶住了各方的巨大压力 , 设计出了一套包含各种有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组合拳” , 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业务人员在方案实施前的大量有效沟通 , 最终方案被长江电力全体股东以99.18%的支持率通过 , 占长江电力流通股股份总数80.686%的流通股股东参加表决 , 其中96.7621%的流通股股东投下了赞同票 , 投票结果创下了高参与率、高通过率的喜人局面 。
长江电力顺利股改后 , 权证逐渐被当时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投资者所熟知并接受 。 2005年11月 , 在武钢股份股权分置改革中 , 保荐机构广发证券率先提出蝶式权证理念 , 首次采用送股加上“认购权证+认沽权证”的方式 , 方案以全体股东赞成率97.75%、流通股股东赞成率84.65%的比率顺利获得相关股东会议通过 , 最终得以顺利实施 , 取得发行成功 。 这次创新也使得证券市场的交易品种更加丰富 , 金融工具更加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