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历经了八百年风雨仍长盛不衰,状元进士更是无数,这个家族很厉害( 二 )


其次、则是范氏家风带给后世的思考 。
范仲淹绝非官二代、富二代 , 两岁的时候便死了父亲 。 为了带着孩子活下去 , 其母谢氏只能改嫁到朱家 。 谢氏与孟母差不多 , 一生勤勤恳恳 , 致力于将孩子教育成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男子汉 。 范仲淹的继父为人正直 , 为官清廉 , 是范仲淹一生的榜样 。
在父母的影响下 , 范仲淹成长为正直且有思想的大好男儿 。 虽说范仲淹常年外出做官 , 工作上比较繁忙 , 但他仍会抽出时间给子女写信 , 范仲淹在政治生涯中遇到的挫折、经验 , 做人的道理、不足都会写在这些书信中 , 为子孙起到示范作用 。
在教育子女方面 , 范仲淹严守一大原则 , “以身作则” 。 如果是自己做不到的事 , 他绝不会强加于后人身上 。 这份品质 , 自然离不开继父朱文翰的影响 。 范仲淹认为 , 只有自己行的端走的正 , 才能在子女的心中树立榜样 。
最难能可贵的是 , 范仲淹虽生于理学盛行的年代 , 但他却懂得因材施教 。 在当时 , 大多数显贵父亲都会独断专行地为子女决定人生轨迹 , 为他们规划人生 。 范仲淹则不然 , 他虽对四个儿子寄予厚望 , 但他的教育却贴合每个儿子的性格特点 , 让他们从事感兴趣的事业 。
景祐二年 , 范仲淹调任开封 , 担任知府 。 当时 , 他派儿子范纯仁送五百斛小麦往苏州 。 在运输小麦的过程中 , 善良的范纯仁遭遇了落难的海州通判石曼卿 , 于是 , 便将所有小麦作为资助 , 馈赠给友人 。
回到家中后 , 范纯仁将情况汇报给父亲 , 范仲淹却说为何没有将运输小麦的船一并送出去 , 与人方便 。 当范仲淹听到儿子已将小麦连同船一并送出后 , 夸赞儿子做的不错 , 并告诉他扶危济困的道理 。
家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以身作则和因材施教是家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高晓松母亲张克群的教子之道 , 就与范仲淹有异曲同工之妙 。
高晓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 , 小时候他的家中有许多藏书 , 不光是房间里 , 哪怕是走廊上也堆积着书 。 当时还没有搜索引擎 , 所以 , 高家的书目就是一张张地小卡片 。 年轻的高晓松 , 经常随手拾起一张卡片 , 从上面选一本感兴趣的书 , 一读就是一整天 。 因为家中书香气十足 , 所以 , 高晓松便潜移默化地爱上了读书 。
张克群本人表示 , 其他家庭的父母也喜欢让孩子读书 , 但他们平时非但不读书 , 还会在家中打麻将 。 在这种环境下 , 想要指望孩子爱上读书 , 显然是不可能的 。 所以 , 高晓松父母的娱乐活动是读书或听音乐 , 高晓松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喜欢读书听音乐的习惯 。
前文中我们提到 , 范氏自范仲淹之后 , 人才辈出 ,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家风 。 人就像花朵 , 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何其重要!环境是一个人生活空间的保证 , 又是提供发展方向的平台 。 家庭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呢?想要了解一个人 , 只需看他的家庭情况即可管中窥豹 。
指点江山|历经了八百年风雨仍长盛不衰,状元进士更是无数,这个家族很厉害
文章图片
最后、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
主席在提到我国历史时 , 说他最崇拜的古人只有两个 , 其中之一便是范仲淹 。 “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 正是主席对范仲淹的评价 。 范仲淹的实绩有太多 , 出于篇幅有限不便赘述 。
那么 , 范仲淹“传教之人”的身份又是如何奠定的呢?
【指点江山|历经了八百年风雨仍长盛不衰,状元进士更是无数,这个家族很厉害】能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带动他人 , 这才是最优秀的人 。 可以说 , 范仲淹为人处事的准则影响了北宋的士大夫 , 甚至一度改变了北宋官场的风气 。 中国封建王朝“重武轻文”的开端 , 大抵要从北宋说起 。 抛开武人对皇权造成的隐患不谈 , 武人的存在亦会给国家安全造成隐患 。
唐朝中后期武人当道 , 这些缺乏文化教养的武官目无法度 , 势力膨胀 , 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 赵匡胤曾说过:“五代方镇残虐 , 民受其祸 , 朕今选儒臣干事百余 , 分知大藩 , 纵皆贪浊 , 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 ”因此 , 宋朝的赵皇帝们对文人寄予厚望 , 为文官提供了古往今来最好的生存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