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温铁军:年轻人可能不知道91年的中国多糟糕,但为什么没崩溃呢?( 二 )


因此面对外国的撤资 , 我国通过发放国债的形式将老百姓手中的钱借过来 , 用于投资工业 。 此举不仅解决了当时困扰中国的难题 , 还让中国摆脱了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
危机之后其他国家的真实反映
人类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 , 这一点用在国家的角度也不例外 。
随着中国的经济渐渐复苏 , 外国惊讶地发现中国竟然度过了此次危机 , 并且重新焕发了新的活力 。 眼看对于中国的经济制裁无效 , 这些国家又带着大笔的资金回到了中国 。 而这一期间赚取的大笔财富 , 也让我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
直至今日 , 西方国家仍然用这样的方法“对付”小的国家 。 他们先在该国进行大笔的投资 , 使得该国的经济命脉把握在了投资者的手中 。
一旦该国与西方大国爆发矛盾 , 这些资本就会快速地撤离 。 没有了这些资本的支撑 , 该国的经济瞬间跌入谷底 。 但令人惊讶的是 , 这一手段在中国面前竟然毫无招架之力 。
中国人的性格与抗风险能力
“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 。 ”早在几千年之前 , 极具智慧的中国人就明白了这一道理 。 因此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 我国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反观西方国家 , 他们虽然宣扬着自由和民主 , 但事实上依旧是资本当道 。 国家对自己的民众不信任 , 民众也不信任自己的国家 。
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国家与个人之间是“一荣俱荣 , 一损俱损”的关系 。 当国家有难的时候 , 大部分中国人都会付出自己的力量 , 帮助国家度过难关 。 更不要说是国债这种形式 , 借出去的钱不仅可以拿回来 , 还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息 。 因此我国的国债一经发放 , 便被民众抢购一空 。
除此之外 , 中国人千百年来受到的教育 , 养成了人们居安思危的性格 。 相比于西方国家的超前消费观 , 中国人更喜欢将钱存起来 , 以备不时之需 。 正是中国人对于储蓄的执着 , 令每个中国人的手中都累积了不小的财富 。 这为我国发放国债提供了基础条件 。
购买国债对于中国人而言 , 不过是将自己的钱存放在国家那里 。 他们无需担心这其中的风险 , 只需要等到国债到期将钱领回来即可 。 而对于其他国家的居民而言 ,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他们担心自己的国家出尔反尔 , 将钱放在自己的手里才能安心 。
恰恰是中国人的这种性格 , 造就了中国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 面对西方国家的恶意制裁 , 中国人万众一心 , 用巧妙的方式度过了这次危机 。 中国成功的经验 , 是其他国家无法借鉴的 。 因为这一切的前提 , 源自于中国人浓浓的爱国情怀与居安思危的优秀思想 。
我国世界地位的悄然改变
经过此次动荡之后 , 中国摆脱了此前对于西方资本的依附 。 这一过程虽然痛苦 , 却是中国早晚要做到的 。
从这一角度来看 , 中国反倒应该“感谢”西方资本的撤离 。 它令中国被迫去依附 , 大大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 若是没有这一次的波折 , 中国要想完成这一目标 , 还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 。
此外 , 在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 ,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 当这些国家发现中国顺利地完成了去依附这一任务时 , 他们又纷纷回到了中国 。 因为中国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 , 撤离在中国的投资 , 对于他们而言也是重大的损失 。
而此时的中国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 国际地位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 在此之前 ,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一直是唱衰的态度 。 即便中国经济略有起色 , 在他们的眼中也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
但是经过1991年的这一次动荡 , 西方经济学家意识到对于中国未来形势的估计不能完全照搬此前西方国家的经验 。 因为中国人的性格与国家的独特制度 , 为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在此之后 , 各种关于中国威胁的言论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