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网全球显示技术百家争鸣第四代激光显示或夺魁


蓝科技网全球显示技术百家争鸣第四代激光显示或夺魁
本文插图
撰文/蓝科技
从上古世纪原始人的洞穴壁画、甲骨文再到雕刻技术、活字印刷术 , 无不是将实体图像作为信息载体进行传递 , 而近代显示技术通过将电子信号由设备传输到显示器上最终转化为可见光传输到人眼 , 实现信息的颠覆性传递 。
简单的说 , 近现代显示技术即为光与电的结合 。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 , 从机械式黑白电视机诞生到到阴极射线显像管(CRT)再到如今的液晶(LCD)、等离子(PDP)、有机电致发光技术(OLED)等 。 因显示原理的差异性 , 有的被淘汰 , 而有的则继续在显示领域发挥余热 。
本篇文章 , 我们试图简单回顾一下全球显示技术的迭代进化 , 从而厘清当前显示技术百家争鸣之际 , 哪一种技术最有优势 , 最有发展前景 。
CRT:主宰一个世纪的显示技术
CRT显示技术 , 又被称为阴极射像管技术(Cathode Ray Tube) , 其主要由电子枪(Electron Gun)、荫罩(Shadow Mask)、高压石墨电极、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和荧光粉涂膜层_Phosphor)五大部分组成 , 当然还要严谨一点的话还包括大家熟知的曲面玻璃显示外壳 。 它的显示成像原理是利用电子枪使电子在加速电场以及阳极高压作用下获得巨大能量 , 以高速度的初始状态经过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控制角度 , 最终高速轰击屏幕上的荧光物质使其受激发光从而画面实现显示 。
早在1897年就有人提出了CRT显示技术 , 到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机诞生已经是1939年了 , 而我国的电视行业则发展更晚 , 1958年和1970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两个年度—分别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黑白CRT电视以及第一台彩色电视 。
作为主宰了上个世纪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显示技术 , CRT阴极射线显示技术在对比度、色彩明亮、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但是由于其故障率高、体积笨重以及带软X射线辐射 , 并且电子束扫描过程中的信号失真等原因 , CRT为代表“大脑袋”显像管电视逐渐被轻薄、低功耗、低造价的平板显示器(FPD)所替代 。
平板液晶显示:显示器厚度是硬伤
TFT-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 又名液晶显示技术 , 利用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排列会发生变化 , 从而影响其光学性质 , 也就是电光效应 。
其大致显示原理为R、G、B三基色给予的电信号作用下使得液晶分子进行独立的排列偏转 , 最终是调制后的光线通过偏光片、滤光片实现时域与空域的色彩重现 。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液晶显示器里面的液晶分子自身并不会发光 , 需要额外的背光板提供光源进行反射式发光显示 , 这也是该类显示器厚度受到制约的硬伤 。
LCD显示器同时还存在着可视视角小、响应时间过长、对比度过低(背光源无法完全关闭)等色彩方面的问题 。
等离子显示技术:致命伤是烧屏
等离子体显示器又称电浆显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 , 其大致原理是在两张特制超薄的玻璃背板中填充中性的气体 , 在外部施加电压作用下电离出带电粒子轰击显示屏上的R、G、B三基色磷光物质 , 使其受激发出可见光 。
由于结构为两张超薄玻璃板组成 , 因此其特点之一是厚度极薄 。 同时 , 等离子电视中的等离子腔体作为独立的像素点 , 理论上讲只要能做到足够小 , 其像素可以做到很高 , 所以分辨率高也是它的第二大优点 。
但是 , 等离子电视有一个最大致命伤就是会发生前“烧屏” , 就如以前人们看电视 , 长时间静态画面位置(如电视台标)再切换电视画面依然会有残影 , 这也与显示屏上的荧光物质寿命衰减相关 。
OLED显示技术:小尺寸应用广泛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也就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 它不像传统的LCD液晶显示屏需要单独的背光模组提供光源 , 而是利用蒸镀在阳极上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性 , 利用空穴和电子结合形成电子-空穴对 , 也就是激子 。 激子在跃迁过程中辐射产生可见光 , 而行业常用的RGB三种蒸镀有机材料则可以分别辐射出对应波长的可见光 , 从而实现屏幕自主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