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包拯晚年无后,六十大寿的时候,寡居的儿媳说:这是您两岁的儿子


结婚|包拯晚年无后,六十大寿的时候,寡居的儿媳说:这是您两岁的儿子
文章图片
结婚|包拯晚年无后,六十大寿的时候,寡居的儿媳说:这是您两岁的儿子
文章图片
结婚|包拯晚年无后,六十大寿的时候,寡居的儿媳说:这是您两岁的儿子
文章图片
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中 , 包拯的形象都是非常高大近乎被神化的 , 包青天这个外号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 他是真的不畏强权、刚正不阿、为民做主、断案如神的 。 一个个棘手的案子到他手中 , 总能顶住压力抽丝剥茧 , 还原案件的真相 , 还百姓一个清白 。
而包拯自己的身世也是比较奇特的 , 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一个孤儿 , 是被嫂子养大的 , 也因此 , 他称呼自己的嫂子为“嫂娘” 。 但真正的历史上 , 包拯的父母一直到包拯举进士后都还是活在世上 , 而包拯生于999年 , 1027年举进士 。
这个时候 , 包拯考虑到年迈的父母 , 不愿意到建昌县做大理评事 , 而希望能在家附近为官 , 但即便如此 , 其父母还是不愿意让他离开 , 因此包拯直接回家奉养父母 , 直到几年之后 , 双亲都离世后 , 他才在里中父老的劝勉下离开家乡知天长县 。
也就是说 , 包拯的父母去世的时候 , 包拯至少在三十岁以上了 , 这就和民间传说很有出入 。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 既然能出现包拯是被嫂子养大的这种民间传说 , 自然真正的历史上就会有迹可循 , 实际上 , 历史上的包拯虽然年过三十才失去双亲 , 但他的次子却是真的幼年成为孤儿 , 而且是被嫂子养大的 。
包拯在历史上也好 , 在民间也好 , 名气一直很大 , 所谓“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 童稚妇女 , 亦知其名 , 呼曰‘包待制’ 。 ”更不用说民间传说中的包青天了 。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包拯的私人生活却并非那么完美 。
包拯一生娶过两个妻子 , 原配为李氏 , 关于她的一切 , 史籍比较吝啬 , 并未有只言片语 , 只知道李氏未育早卒 。 李氏死后 , 包拯续娶了董氏 , 董氏为包拯生了一男二女 。 包拯并没有单独纳过妾 , 因此也就没有别的孩子出生 , 这在古代倒是比较少见的 , 子嗣实在算不上多 , 况且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
包拯为他取名 , 包繶长大后 , 包拯已经官居高位 , 所以包繶也因为是包拯唯一的儿子而被宋仁宗封为太常寺太祝 , 而且他在十九岁那年娶妻淮阳崔氏 , 夫妻恩爱 , 包繶可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
但这样的包繶却英年早逝 , 成亲一年后 , 还没有来得及赴任就病逝了 , 只留下了五十多岁的老父亲包拯、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崔氏以及嗷嗷待哺的儿子 。
当时的包拯已经55岁 , 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他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 但这还不是最让他痛苦的 , 至少他还有个尚在襁褓中的孙子包文辅 , 但包文辅长到五岁的时候夭折了 , 这对包拯来说无疑是最痛苦的 。
他没有想到竟在晚年失去了儿子又失去了孙子 , 竟然就这样无后了 , 偌大的包府最后只剩下四个人:包拯夫妇、滕妾孙氏以及崔氏 。
包拯觉得崔氏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 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丈夫和儿子 , 因此包拯并没有让崔氏守节 , 而是希望她可以改嫁 , 重新寻找一份幸福 , 但崔氏不愿意离开包府 。
一来他本来就是包家的儿媳 , 二来包拯父母晚年无后 , 孤苦伶仃 , 崔氏不愿意让两个老人的晚年太过凄苦 , 因此愿意留在包府继续侍奉公婆 , 崔氏这个儿媳倒是真的挺不错的 , 后来朝廷还下旨将她奉为永嘉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