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中铁有个“洋调度”:这是我“娘家”,闺女小名“年糕”


中铁|中铁有个“洋调度”:这是我“娘家”,闺女小名“年糕”
文章插图
47℃的高温下 , 33岁的艾布拜克·侯赛因在中铁十八局沙特公司承建的朱拜尔TS-8高速公路项目现场忙着调度指挥 。 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和中国同事交流 , 要不是那张洋面孔 , 很容易忘了他“老外”的身份 。 在侯赛因的调度下 , 朱拜尔TS-8高速公路捷报频传 。
一个“好师父”
“刚来的时候 , 我什么都不会 , 真的 。 现在出师了 , 也有了徒弟 , 但马老师仍是我认为最棒的老师!”揽着师父马兆国的肩膀 , 已是项目外籍劳工主管的侯赛因露出灿烂的笑容 。
朱拜尔TS-8项目上的不少外籍劳务人员都懂一些汉语 , 而中方人员从项目部负责人到工长都能用英语、阿拉伯语和当地人交流 。 为加快属地化发展步伐 , 公司累计选聘了数千人次的当地外籍员工 。 在培养中方人员成为“沙特通”的同时 , 也培养“中国通” , 不仅提高了属地化员工的技术与能力 , 更在“教”与“学”中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中铁|中铁有个“洋调度”:这是我“娘家”,闺女小名“年糕”
文章插图
侯赛因就是其中的典范 。 在公司工作13年 , 他从一名钢筋工人逐渐成长为工班长、外籍劳工主管 , 从事的工作也从基础的体力劳动变成现在拿着图纸、带领他的外籍工班独立施工 。 13年里 , 侯赛因不光掌握了技术 , 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 成为项目上有名的“中国通” 。
侯赛因的师父马兆国来自山东菏泽 , 2001年就来到沙特 , 是最早一批“走进沙特”的中国专业技术工人 。
“刚开始不好带 , 主要是语言 , 我说的他不懂 , 他说的我不明白 。 ”马兆国说 , 为了带好自己的洋徒弟 , 无论基础的绑钢筋、泥瓦活 , 还是专业的水电安装、模板架设 , 每次他都手把手地演练 , 在纸上写下材料或部位的中文名称 , 再让侯赛因标注乌尔都文 , 不懂的时候就拿着纸直接解释 。 侯赛因就是这样渐渐从一名学徒变成了别人的“师父” 。
“每名外籍工人都会配师父 , 这样挺好 , 是中国技术‘走出去’的好方式 。 ‘传帮带’的过程中 , 我也能学到很多 , 比如英语就进步不少 。 ”马兆国说 。
【中铁|中铁有个“洋调度”:这是我“娘家”,闺女小名“年糕”】一个“好平台”
中铁十八局集团沙特公司总经理陈德斌介绍 , 自2001年进入沙特 , 他们陆续参建工程项目20多个 , 业务覆盖房建、铁路、公路、桥梁等各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