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门户网站|创新成本最低 产研环境最佳——解读浦东吸引生物医药人才集聚的密码

:原题为_上海浦东门户网站|创新成本最低 产研环境最佳——解读浦东吸引生物医药人才集聚的密码。
9月21日至10月31日 , 浦东举办生物医药产业“云聘汇”活动 , 进一步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和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需求 。 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等超百家生物医药企业聚焦30类重点岗位招聘中高端产业人才 , 阵容豪华 。 活动开始后 , 还吸引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咨询加入 。
浦东生物医药企业对人才的渴望可见一斑 。 那生物医药产业人才 , 又凭什么选择浦东?在浦东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张江 , 经过近30年的砥砺前行 , 从零开始 , 实现从全球集聚到创新引领 , 成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高地 。
产业生态环境三十年磨一剑
1993年 , 罗氏全球副董事长初次来到张江 , 面对眼前的大片农田 , 难以置信地问项目负责人威廉·凯乐:“我们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但威廉对张江充满信心 , 斩钉截铁地回答:“没错 , 就是这里!”
此后 , 罗氏在张江顺利实现高速发展 , 完成了从研发到生产全产业链的布局 。 26年后的2019年 , 投资8.63亿元 , 历时3年建设的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在上海张江的罗氏园区落成 。 自此 , 上海成为罗氏继巴塞尔和旧金山后的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 中国人对创新药的需求越来越大 , 也为罗氏提供了更好更多的市场机会 。 ”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特别是越来越多医药行业国际人才的回归和医药行业生态系统的建设 , 为罗氏在中国进行创新药研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看中张江这片热土的 , 不仅仅是罗氏 , 全球排名前十的制药企业 , 如今 , 已有7家在浦东张江布局研发中心 。
数据显示:2019年 ,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770亿元 , 同比增长14.5% 。 其中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02亿元 , 同比增长11% 。 据不完全统计 , 2019年 , 张江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额超90亿元 , 2020年上半年园区企业融资额超50亿元 。 截至目前 , 浦东超过35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 , 其中8家企业科创板上市、11家企业港股上市 。
创新成本最低的医药产业高地
张江被誉为“创新成本最低 , 产研环境最佳” 。 在20多年前仿制药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 , 张江硬是靠“创新” , 把创新药市场这个“冷板凳”坐热 。
2018年9月 , 首个由中国人独立研发的抗癌药呋喹替尼获批上市 , 药物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 呋喹替尼受人关注 , 除了是首款国产抗癌原创药之外 , 它还是上海第一个创新药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试点项目 。 以往 , 我国药品注册与生产是被“捆绑”在一起的 。 MAH制度则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自行生产药品或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药品 。 张江是最早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地区之一 。
创新的制度 , 激活了生物医药企业的信心:以呋喹替尼为起点 , 一批又一批本土创新药通过MAH制度驶入上市快车道 。 为了配合MAH制度试点 , 张江推出了与之配套的“社会商业保险+政府保障资金” 。 与此同时 , 2017年底MAH制度在上海扩展至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 。
如今 , 我国每批准3个1类新药 , 就有1个源自于张江 。 此外 , 张江还是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CRO(研发外包服务)最活跃的生物医药创新地 , 并拥有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中试放大、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 。 经过多年的发展 , 张江做到了创新成本最低 , 获批率最高的佳绩 , 被誉为“中国药谷” 。
2019年 , 浦东新区又有3个1类新药上市 , 其中绿谷制药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填补了国际空白 。 这将使全球近6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改善症状 。
除了在政策上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 , 围绕产业如何落地 , 浦东也提供了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