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破解“一粒药”之困——从“三医联动”改革看三批国家药品集采

:原题为_新华网|破解“一粒药”之困——从“三医联动”改革看三批国家药品集采。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破解“一粒药”之困——从“三医联动”改革看三批国家药品集采
新华社采访人员屈婷
部分药品开出“地板价”、质量和疗效类似的药品“同台竞争”、一些中选药品销量增长超三倍……历时近两年、共计三批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 , 留下太多历史性的瞬间 。
从“4+7”局部试点到常态化运行 , 从政府和联采办的“双层架构”到相关部委的“集成效应” , 国家药品集采制度正成为“三医联动”改革的突破口 , 加快破解药价虚高、以药养医等“一粒药”之困 。
【新华网|破解“一粒药”之困——从“三医联动”改革看三批国家药品集采】让百姓得实惠:112个品种的药品平均降价54%
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曾经价格高昂 , 最初每人每年花费在1.3万元到1.8万元间 。 2019年 , 国家医保部门通过集中采购 , 使这两种药物的价格下降 , 每人每年花费200多元 。
这一通过大幅度降价提高病毒性肝炎治疗可及性的改革经验 ,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专家的高度赞赏 , 多次作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成功案例被介绍、推广 。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说 , 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是药品招采机制上的重大创新 。 “带量”是整个改革的核心 , 是回归招采本义的关键 。 “带量”确保中选药品直接进医院 , 顺利被使用 , 而以往“招采分离” , 中选了还不一定被采购 , 患者只能“望药兴叹” 。
数据显示 , 三批国家药品集采共中选112个品种 , 药价平均降幅54% 。 按约定采购量测算 , 每年费用从659亿元下降到120亿元 , 节约539亿元 。 按报销比例60%计算 , 可为患者节省216亿元 , 为医保基金节省323亿元 。
除了看得见的“真金白银” , 国家药品集采还通过让过评仿制药快速投入临床 , 带动同病种药品价格的全面下降 , 通过市场竞争使高价原研药降价促销 , 为各地探索门诊统筹、提高慢病重病报销比例腾挪出空间 , 有力支撑了创新药医保准入谈判工作 , 间接扩大用药保障范围 , 有力提高了用药质量和保障水平 。
“集中带量采购是一场广泛、深刻的利益调整 , 关键是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 , 带领我们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 ”胡静林说 , 我们将保持定力、坚持信心 , 在更大范围内汇聚共识 , 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工作推进下去 。
让药企吃下“定心丸”:疫情期间销量稳定 , 回款速度快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医药企业销售额普遍大幅下滑 , 但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始终维持稳定购销和及时回款 , 可谓一颗强有力的“定心丸” 。 从5月份起 , 第一批扩围采购品种的订单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
数据显示 , 两批集采落地以来 , 中选产品采购进度快于预期 , 医疗机构回款时间大幅缩短 。 这对维持企业现金流、促进复产达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近期产生的第三批国家集采中选结果公布后 , 股市反应平稳 , 开标当天仿制药板块跑赢大盘 , 说明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
更为重要的是 , 集中带量采购还深刻改变了医药行业生态 , 推动医药企业更重视营销转型和研发创新 。
重点企业数据表明 , 一些中选企业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从40%下降到5%至10%左右;一些过评仿制药对原研药实现有效替代;一些中选药企大幅增加研发投入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说 , 在过去“量价脱钩、招采分离”采购方式下 , 低价中标药品由于没有所谓销售费用空间而导致“降价死” , 难以实现药价有效回归合理水平 。 如今 , 集采通过以量换价、确保使用 , 明确药企市场预期 , 使其不必再为药品进医院而做各种营销工作 , 降低销售费用 , 真正挤掉了药价虚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