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姜子牙:走自己的路,下一盘灭商大棋( 三 )

  虞、芮两国赴周国裁决争端的行为 , 代表着政治上对周国的归顺 。 周国通过“断虞、芮之讼” , 将势力扩展到黄河以东地区 。 从此河东平原与周族根据地渭河平原连成一片 , 成为周国的基本统治范围 。 周国借此打通了东征灭商的必经之路 , 即潼关至崤函一带的函谷关天险 , 开始主动进攻商朝核心统治区域 。

  翦商羽翼 , 不畏天道

  在结交同盟之外 , 文王还根据姜尚的谋划 , 抓住纣王征讨东夷无暇西顾的机遇 , 打着拥护商朝的旗号 , 利用纣王赋予的“专征伐”之权 , 出兵攻打忠于商朝却与周国敌对的国家 , 是为“翦商羽翼” 。

  在姜尚的策划下 , 周国首先征服西北地区的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 , 解除东进后顾之忧 。 接着渡过黄河 , 进入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带 , 灭掉位于太行山西麓的黎国(今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一带) , 打通了穿越太行山最重要的通道 , 向东可以俯瞰商朝都城 , 向南可以直取商朝核心区域河洛地区 。

  周国扩张影响的另一方向是南方长江、淮河、汉水流域 。 周原地区出土的伐蜀、征巢、楚子来告等甲骨文显示 , 当时周人势力已经达到江淮、江汉之间 , 西南进入巴蜀地区 。

注意到   通过向北部太行山脉和南部江淮、江汉两个方向的拓展 , 周国完成了对商朝的南北两路战略大包围 。 至此 , 天下南、北、西三个方向的大部分诸侯国都已经臣服于周国 , 这就是孔子所言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完成对商朝的南北钳形包围布局后 , 文王和姜尚从中路拔掉了商朝封锁周国向东发展道路上的最后一道关隘崇国(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一带) , 形成俯冲豫中平原的战略态势 , 揭开了问鼎中原的序幕 。 公元前1056年左右 , 文王去世 , 其子姬发即位 , 是为武王 。 经过十余年准备 , 公元前1046年初 , 武王、姜尚誓师伐纣 。

  据《六韬佚文》 , 周师进军至汜水牛头山时 , “风甚雷疾 , 鼓旗毁折” , 遇到狂风雷电 , 军鼓震裂 , 军旗折断 , 连武王御车的警卫员都“惶震而死” 。 在中国古代天象军事学中 , 这是出师不利的征兆 , “群公尽惧” , 军中流言纷纷 。

  姜尚不以为意 , “用兵者 , 顺天之道未必吉 , 逆之不必凶 。 若失人事 , 则三军败亡……吾乃好贤而能用 , 举事而得时 , 则不看时日而事利 , 不假卜筮而事吉 , 不祷祀而福从” , 认为用兵之道不在天象吉凶 , 而在人事 , “遂命驱之前进” 。

  这时 , 武王的弟弟 , 就是后世历史中著名的周公旦烧龟甲、数蓍草算卦 , 得出“今时逆太岁 , 龟灼言凶 , 卜筮不吉 , 星变为灾”的结论 , “请还师” 。 姜尚这次怒了 , 冲周公旦吼道 , “今纣刳比干 , 囚箕子 , 以飞廉为政” , 纣王诛杀忠良 , 任用奸佞 , 朝纲大乱 , 民怨滔天 , 我等替天行道 , “伐之有何不可”;而且“枯草朽骨 , 安可知乎” 。 说罢 , 姜尚“焚龟折蓍 , 援枹而鼓” , 烧掉龟甲 , 折断蓍草 , 亲自擂响战鼓 , “率众先涉河” 。

  年轻的武王在姜尚的激励下 , “从之” , 终于取得牧野决战的大胜 , 灭掉商朝 , 将周国升级为新的天下共主周朝 。 武王“平商而王天下” , 姜尚“谋居多” , 因功被封齐地 , 成为齐国开国始祖 , 史称齐太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