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小康大片的新景观” 专家谈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啥火
:原题为_贵阳网|“小康大片的新景观” 专家谈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啥火。
文章图片
10月11日 , 适逢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庆档”热映之际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在京主办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作品研讨会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主持 , 张苗、王君、尹琪、王一川、胡智锋、丁亚平、戴清等影片主创和评论家围绕“小康大片的新景观”这一主题 , 从创作和评论的不同角度 , 探讨了电影的成功奥秘和借鉴意义 , 同时也指出了影片有待完善的空间 。
“影片实现了强刺激、强共鸣、强共情三要素 , 当结尾唱到歌曲《我的祖国》时 , 家乡和祖国强大带来那份共情达到了最高点 。 ”北京文化董事长高级助理、电影娱乐事业部总经理、《我和我的家乡》总制片人、总发行人张苗讲述了电影创作感悟 , “首先 , 解题很关键 。 第一 , 不拘泥于农村脱贫 , 而是上升扩大到整个社会喜迎小康;第二 , 准确捕捉社会情绪 , 喜迎小康是‘喜’ , 用喜剧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类型;第三 , 选择最杰出的华语喜剧创作力量;第四 , 选取分段式、集锦式表达 。 此外 , 要有一个优良的制片机制 , 采风体验极其重要 。 创作规律是每个人发自内心表达 , 而不是简单完成一次号召 。 ”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认为 , 影片塑造了一群有缺点的“小人物” , 让观众在笑的同时感受到小康时代日常生活的温馨和安宁氛围 , 展现出一种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美学创新 。 “这表现为从正剧型人物转变为喜剧型人物 , 从而引人发笑 , 将爱乡之情与变乡之志紧密交融起来 , 从根本上把喜剧型人物当作正剧型人物来刻画 , 着力挖掘、展现和建构他们身上的正面品质 。 这种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美学 ,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有着一种美学突破意义 。 ”
“《我和我的家乡》接续《我和我的祖国》 , 成功打造出中国特色新的电影类型——国庆片 。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指出 , “国庆片”具有三个突出特征:中国情调 , 体现为对祖国、故土、家乡牵肠挂肚的情怀 , 对生我养我育我的亲人、爱人、友人、师长等刻骨铭心的情感 , 对七彩斑斓现实生活喜怒哀乐、甜酸苦辣的情趣;中国模式 , 由主管部门牵头 , 电影导演、演员群体汇合 , 同题异做 , 拼盘式组合 , 形成中国电影人群体合作的独特模式;中国仪式 , 将“我”与“国”、个体与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 唤起共同记忆的家园景观、生活场景、方言土语、民俗风情等 , 聚集起强烈的共情与共鸣 , 形成向祖国、家园、故乡献礼致敬的集体仪式 。 正是这样的探索创新 , 让凸显中国特色的类型电影“国庆片”脱颖而出 , 成为人们寄托情感、情思 , 具有鲜明中国气质、中国味道的新类型片 。
“影片形散神聚 , 以小博大 , 用五个相对独立而又主题统一的故事 , 呈现普通人热爱家乡、扶助家乡的故事 , 表现了对家乡的牵连和眷恋 , 让真正的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呈现出来 , 富有当代价值 。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亚平指出 , 《我和我的家乡》是对八十年代以来“小康电影”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与拓展 。 作为写人和农村的戏 , 通过农村和“家乡”故事 , 折射一个时代的历史风云 , 感召和激励更多的人关注以至参与到新的农村和社会建设中 。 表面上写的是“家乡” , 实际上写置身今日中国农村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 , 他们修路、支教、抗沙、扶贫……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电影在让人物显现的同时 , 侧重聚焦、展现一系列惠农政策和农村新面貌 , 在时代的歌声中推出了一部“小康大片” 。
- 人民|市民政局、市林业局联合开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百姓宣讲活动
- 贵阳|贵阳男子售卖银行卡,得知多了几十万流水,立马跑去银行冻结
- 人民日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 ?穿搭|身高174的任豪太难了,拍大片为显腿长,穿皮鞋还得加5cm跟
- 西藏噶尔:蔬果飘香迎小康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 穿搭|人气偶像程潇佩戴铂金首饰拍摄时尚大片 韧性追寻 遵循内心的力
- 北京日报|来了!南下候鸟“先头部队”已抵京,迁徙大片美不胜收
- 村民|探索新模式,伊利带奶农奔小康促行业繁荣
- 儿子|《非强力春药》:被片名耽误的另类「出轨」大片,看完笑到头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