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财|孙武军等:新冠疫情冲击与保险行业转型发展:短期与长期视角
文章图片
【聪明的人财|孙武军等:新冠疫情冲击与保险行业转型发展:短期与长期视角】保险业具备特有的风险管理与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功能 , 在新冠疫情中受着历史性的考验 。 但“危”中往往蕴含着“机” , 只有积极应对、化危为机才能使得行业更好地发展 。 基于此 , 本文将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深入探讨此次重大疫情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与未来转型发展的思考 , 为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01.重大疫情对保险行业的短期影响新冠疫情的爆发在短期内极大扰乱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 , 同时也对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保险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 辩证的看 , 疫情短期内对保险业的发展既有正面影响亦有负面影响 。 客观地看 , 在短期内负面的影响显然是更大的 。 (1)供给端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保险业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 , 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 在产品与服务方面 , 保险公司陆续开发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产品 , 例如新冠肺炎药品开发责任险、小微企业复工险、出租车司机意外险等 , 并提供如体检、口罩配送等相关附加服务;在保险责任方面 , 面对前所未见的新型风险 , 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扩展保单责任将新冠肺炎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在核赔理赔方面 , 多家保险公司开通绿色通道 , 取消寿险品种的等待期 , 并提供零免赔额、垫付等服务 , 大大提升了理赔效率 , 缓解了客户的财务压力 。 可见 , 疫情不但刺激了产品与服务创新 , 而且促使保险公司短期内迅速调整业务结构 , 强化了产品服务的保障属性 , 强化了“保险姓保”的行业本源 。 (2)承保端在承保端 , 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亦有负面的 。 正面影响体现在 , 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健康风险 , 短期内刺激了健康险的需求爆发 。 负面影响则体现在 , 疫情对国家宏微观经济社会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传导至保险行业 , 对行业保费规模贡献度极大的“开门红”与疫情爆发时点的重合使得保险新单业务断崖式下滑 , 短期内保险业的营业收入大大减少 。 由此 , 也暴露出行业“开门红”业务模式是否可持续的深层次问题 。 数据显示 , 疫情严重的二月份 , 保费收入环比下降70.41% , 同比下降了14.39% 。 人身险方面 , 保费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线下业务受阻 。 财产险方面 , 由于货运流量大幅下降、企业停产停工、交通运输工具停驶使得财险需求较小的同时出现保险展期 , 有的企业甚至无力承担保费支出 。 政策性保险方面 , 农业保险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 第一季度恰好为春耕农忙的时节 , 封村、封路、禁足等防疫措施使得农险业务开展并不顺畅 。 (3)赔付端此次疫情爆发以后 , 患者的医疗费用基本由医保和国家财政兜底 , 因此疫情虽然对保险的理赔支出与营业成本有所影响 , 但总体的赔付支出有限 。 随着疫情防疫的常态化 , 可以预见由此带来的疾病险、医疗险、失能险等健康险的理赔将会增多 , 赔付支出将会明显增长 。 此外 , 疫情的冲击使得营业成本较以往出现了上升趋势 , 造成了成本支出方面的压力 , 但这种压力较小 , 相对可控 。 在保费收入减少的情况下 , 刚性成本如职场租赁和摊销、车辆使用和折旧、信息设备的运行、通讯和软件资费等的支出造成固定成本率的上升 , 而薪酬福利、社保支出等刚性运营成本的支出又会造成人力成本率的上升 , 这在短期内都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 。 (4)运营端毋庸置疑 , 此次疫情对保险业运营效率造成了强烈冲击 , 对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 在业务模式方面 , 险企线下业务开展受阻 , 包括工作方式、工作计划、考核方式等 。 短期内 , 各保险公司将传统的线下运营模式调整至以线上为主 , 却因线上线下业务脱节以及线上业务发展不完善对运营效率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 例如 , 线上展业的困难使得代理人队伍脱离率较高、以往以线下进行的保险事故理赔的核实、取证、确认等工作环节受到了诸多限制 , 直接影响到核赔理赔的效率 。 但是 , 虽然有诸多不利影响的存在 , 各保险公司在疫情期间提供的创新性服务却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保险行业的形象 。 例如 , 对抗疫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保险捐赠、零免赔额和取消等待期、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垫付、开通“疫情快赔”等 。 (5)资产端在疫情的冲击下 , 新业务的减少造成保费规模下降 , 险企可用资金增速放缓 , 而金融市场的动荡给保险资产的配置又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 此外 , 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冲击传导至国内金融市场 , 这又加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 , 进一步扩大了低利率周期下保险行业资产配置的难度 。 例如 , 疫情下现金流压力较大的企业可能出现难以为继的困境 , 造成信用债违约率上升风险 , 加剧了险企的债券投资风险;民众在疫情期间产生的恐慌情绪 , 以及对未来经济形势预期悲观 , 同时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传递至股票市场 , 加大了股市的下行压力且波动加剧 。 这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 , 为保险资金的股市投资配置增加了难度;在非标资产的投资方面 , 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产品发行压力增大 , 规模收缩 , 险企对信托等非标计划的投资预期减少 , 亦会影响到险资的投资回报 。 02.重大疫情对保险行业的长期影响从长期来看 , 疫情使得保险市场的需方特征得以逐渐改变 , 民众健康意识和保险意识的提升为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 。 保险行业要加快回归保障本源 , 实现“规模扩张型”向“价值引领型”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 同时 , 疫情当中保险业积极参与防疫抗疫、开展社会救助的社会管理的属性得以充分体现 , 为未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 (1)需求方市场特征的变化为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强基固本一方面 , 社会的保险意识在短期形成了明显上升的态势 , 尤其是对健康风险、企业营业中断损失风险等 。 社会整体保险意识的提升通常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 而突发的新冠疫情却在短期内对其进行了强化 , 有力推动了保障型保险需求的上升 , 从长期来讲非常有利于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 另一方面 , 在疫情防治狙击战中 , 保险业通过捐赠物资、赠送保险、拓展保险责任、开通绿色理赔等方式塑造了保险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 提升了保险业在民众心中的认可度 , 从长期来讲减少了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本与阻力 。 因此 , 从长期看保险业需求方市场结构及风险特征的改变 , 为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市场微观基础 。 (2)引领价值投资稳定市场 , 强化保险资金的长期战略投资者角色疫情期间 , 一支强有力的、以价值投资为导向的资本 , 对稳定市场预期、平滑短期非理性波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保险资金高安全边际及长周期属性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 “长期性”与“稳定性”是保险资金的固有优势 , 当前 , 我国正值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 , 而资本市场中长期存在着创新企业发展的长周期性与社会资本回报要求的短周期性之间的矛盾 , 诸多关系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系到科技创新发展的项目仍然需要大规模、稳定性强的长期资金支持 。 保险业要将专业优势作为责任承担的引擎 , 引导保险资金发挥固有优势 , 以市场化的形式高效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 提升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韧性 。 (3)责任成就未来 , 为全方位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拓展空间疫情防控下 , 保险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有效筑起了除社会保障和国家财政补贴外的第三道保障防线 , 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保险业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准公益性”特征 , 体现出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独特功能 , 为将来为全方位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累了经验 , 拓展了空间 。 例如 , 通过多年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的布局 , 泰康保险集团及时启动大健康生态供应链 , 从国内外采购防疫物资超过3000万元 , 同时 , 该公司所属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积极释放医疗资源 , 有效缓解了防疫物资短缺和医院床位紧缺的问题 。 从长期来看 , 此次疫情为保险业、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融合创造了机遇 , 为保险业全方位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中积累了经验并拓展了未来合作的空间 。 03.疫情带来的保险业未来发展的思考目前来看 , 由于我国防疫策略实施得当 , 经济发展逐渐得到恢复 , 社会秩序也回到了正常状态 。 保险行业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扮演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的角色 , 更需要在这次新冠疫情中进行反思与谋划 , 并以此为契机 , 解决行业前期高速发展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 从而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进程 。 (1)要将短期社会风险管理与保险意识的上升长期化 , 逐渐提升全社会主动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水平 , 这是保险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在疫情的防治过程中以及以后的常态化的防疫中 , 利用好社会风险管理与保险意识短暂高涨这个“窗口期”做好舆论宣导 , 并逐步制度化与常态化定型 。 众所周知 , 每一次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会形成社会风险管理与保险意识的短期自我强化 , 但从实践来看 , 这种“强化”缺乏延续性 。 究其原因 , 固然有社会群体认知的内在因素 , 更重要的在于保险行业宣导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 没能抓住机遇期进行强化 。 因此 , 在疫情下需求方保险意识形成短期自我强化后 , 保险供给方要意识到进一步强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 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正面宣传来营造全社会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氛围 , 将疫情激发出的保险短期需求转化为长期需求 , 从而形成长期增长的动力 。 (2)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加速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 。 从现代保险产生的源头“共同海损”开始 , 到我国隋朝建立的“义仓”和“社仓”制度 , 直到本世纪初 , 我国的保险业一直秉承着“保险姓保”的初衷 。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深 , 我国保险业逐渐偏离了这个本源属性 , 突出表现为投资理财型的产品占比偏重 , 而在中长期保障类的产品投入和创新远远不足 , 与发达保险市场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 此次疫情下 , 虽然医疗救治费用由国家财政及社保“兜底” , 但充分暴露出我国保险业在社会面临巨大风险敞口时的保障缺位 。 例如 , 疫情使得中小微企业停工停产 , 造成了严重损失 , 甚至破产倒闭 , 但是 , 针对这样的突发情况 , 产险业没能有效提供各类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 。 因此 , 保险业需要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进行深刻反思 , 及时调整中长期战略规划 , 不忘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服务的“初心” ,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保障更全的产品与服务 , 在化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方面 , 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 。 (3)深刻理解和把握科技赋能行业发展趋势 , 推进运营模式的变革 。 在本次重大疫情冲击下 , 科技赋能推动保险业运营模式的变革作用凸显 。 从内部管理看 , 疫情推动了远程协作的发展 , 打破了经营管理的空间束缚 。 加速构建远程办公系统 , 探索云协作模式 , 推动运营模式的线上化转型 , “线下+线上”双轮驱动 , 可以极大提升运营效率 , 降低运营成本 。 从渠道角度看 , 以线下渠道为主的传统业务遇挫 , 而互联网保险却迎来了发展高峰 , 互联网渠道预先布局成为了保险企业逆风翻盘的关键 。 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保险科技与保险业的融合 , 探索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将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赢得先机的关键抓手 。 从服务客户看 , 在疫情下 , 保险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运营 , 依托现代科技增加客户服务触点 , 优化了客户体验 , 增大了客户粘性 。 因此 , 现代保险和科技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 科技赋能将引发行业的深刻变革 , 积极布局 , 才能引领行业和保险企业在高度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占有先机 。 (本文执笔:孙武军 , 张琬悦 ,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长宏 , 江苏银保监局人身险处处长;本文是南京大学重大疫情专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
- 扬子晚报|小伙为主播女友刷了8万元礼物,到头来人财两空
- 美容|聪明人家新房卧室门都这样装,越住财运越旺,你家装对了吗?
- 北青网综合|出租驶入收费站,司机遇险暗打手势收费员秒懂报警,网友:都是聪明人
- 北青网|出租驶入收费站,司机遇险暗打手势收费员秒懂报警,网友:都是聪明人
- 穿搭|把基础款穿好才是真时髦!这些高级感秋冬穿搭,聪明女人都爱穿
- 维克|黑豹男主生前未立遗嘱,个人财产93万美元,全部授权妻子管理
- 高下|财说| 股价新高下接连减持,隆基股份局内局外人谁更聪明?
- 局内|财说| 股价新高下接连减持,隆基股份局内局外人谁更聪明?
- 「星座」个个都是才女的三大星座,才华横溢,极聪明,遇到了就别错过
- 主力资金|揭秘本周聪明钱|大金融个股“咸鱼翻身”遭抢爆;融资客激情出手再创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