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卖包子年入10亿,这家“早餐店”上市( 二 )
文章图片
从白手起家到亿万富翁
让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 , 如今市值45亿的早餐“巨无霸” , 其前身 , 只是一家普通的街边早餐店 。
据21金融圈 , 1998年3月 , 21岁的刘会平拿着借来的4000 元钱只身前往上海闯荡 。 他盘下了一个早点摊子 , 刘会平的第一家馒头店开张了 , 但由于对上海人的饮食习惯不了解 , 开始生意并不好 , 每天营业额不过200元 , 而摊位月租金却要6000元 。 两个星期后 , 刘会平血本无归 , 关掉了店铺 。
1999年年初 , 在姐姐的支持下 , 刘会平的第二个包子店在上海的福建路上开业了 , 这次的生意比上次好多了 。 但由于隔壁店家的包子味道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 , 刘会平的生意以失败告终 。
遭遇了两次失败 , 刘会平始终认为包子店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 上海有2500多万人 , 如果仅有20%的人在外吃早餐的话 , 那也至少是500万人的生意;就算每人每天早餐花个 4、5块钱的话 , 那就是整整2000多万元的营业额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刘会平希望通过差异经营 , 让自己的包子铺活下去 , 他反复品尝、琢磨上海人的口味 , 并在黄浦区的繁华地段开了一家新店 , 取名为“刘师傅大包” 。 他把包子的价格定为每个7毛的低端路线 , 克服了小店的脏乱 , 包子味道却又胜过大店 , 且价格又低 , 深受顾客的欢迎 。
接着 , 刘会平决定在上海最繁华的、也是租金最贵的南京路上开店 , 由于南京路人流量大 , 就这样 , 刘会平成功把几毛钱一个的小包子卖进南京路 , 那一年 , 他赚了50多万元的纯利润 。
“刘师傅大包”受到消费者喜爱 , 生意越做越大 , 门店越开越多 , 2003年 , “刘师傅大包”正式更名“巴比馒头” , 更借助媒体宣传成为最早的“网红包子” 。
在有了“巴比”的品牌名之后 , 刘会平在2004年开始学习麦当劳肯德基 , 投资80万建立了中央厨房 , 统一加工馅料并配送到店 。
由于集中生产之后成本下降 , 巴比馒头便用加盟的模式开始迅速扩张 , 从2005年启动品牌连锁加盟业务 , 到此后保持每年200家店左右的开店速度直到现在 。
文章图片
在公司上市之后 , 刘会平夫妇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 , 据巴比食品上市公告书 , 截至10月9日 , 公司创始人、实控人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合计持有公司60.65%的股份 , 按12日收盘价计算 , 刘会平、丁仕梅夫妇持的财富已达27.5亿元 。
本文仅供参考 , 不构成投资建议 , 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国际金融报、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