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上海出台《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二○二○-二○二二年)》

:原题为_文汇|上海出台《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二○二○-二○二二年)》。
“请你寻找并设计一座‘理想中的大山’作为人类新生存基地的前站 , 大山可以选址何处?如何构建大山的生态系统、‘模拟’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这是上海市卢湾中学八年级学生的一门跨学科学习项目《设计“大山”》 。 题目看似很难 , 但经过六周的学习 , 学生们以小组作业的形式 , 交出了精彩纷呈的答卷:有的小组通过3D建模软件全景展示关于大山及其植物分布的设想;有的用报纸和泡沫塑料搭建出一座仿真大山;有的则手绘大山的海报 , 还细心地标注了详细的比例尺和经纬度……
这门融合地理、生命科学等科目知识的新课一经推出 , 就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 而值得注意的是 ,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堂上 , 诸如“如果学校上课的黑板有弹幕 , 课堂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等“活问题”越来越多 。
上海市教委已于近日出台《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 。 根据该《计划》 , 上海明确提出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 , 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着力点 , 培育项目化学习实验校100所左右 , 覆盖全市所有区 。
项目化学习 , 不仅仅是为适应新中考改革而生
什么叫项目化学习?根据最新发布的《计划》 , 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 , 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 , 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 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探究 , 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形成相关项目成果 。
值得注意的是 , 其中提到的“跨学科” , 在沪上基础教育界正日益受到关注 。 据2018年公布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 从2021年开始 , 跨学科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纳入中考的考察范围 。
“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新中考改革 , 另一方面是为孩子的未来积蓄能量 。 ”卢湾中学校长张怡表示 , 以问题为牵引的项目化学习 , 没有传统的教材和考试 , 这些项目可以从课程标准与教材中延伸而出 , 也可以来自日常生活、新闻热点 , 以及学生的困惑等 。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 , 一个经过教学团队设计的“非现实任务”可以引爆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他们自主投入、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 “当前 , 学校亟须一种指向综合素养的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 , 让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学会指向跨学科的深度学习 。 ”
那么对于小学而言 , 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在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看来 , 与日常在教室里传授式的学习相比 , 项目化学习最大的区别是让孩子们保有对真实世界探索的热情 , 让他们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就自己 。
在和田路小学 , 全校学生通过“劳动101”这项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活动 , 研究“快递是怎么到我们手中的”等主题 。 孩子们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快递员如何高效派送 , 在观察中了解职业特点、探寻生活 。 “将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我们发现 , 有些孩子开始在项目化学习中为自己今后的生涯规划做打算、确立了初步的职业理想 , 这就是项目化学习的意义所在 。 ”张军瑾说 。
研训结合 , 打造有保障、有课程创造力的教师队伍
早在2015年 , 上海成立儿童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 , 其中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就是项目化学习 。 目前 , 包括静安区和田路小学、上海市卢湾中学等32所学校都已先行开展学习试点 。
针对项目化学习取得的效果 , 徐汇区教育局曾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评估 。 结果表明 , 参加项目化学习的实验班的老师和学生在思维能力、课堂专注度、师生互动性等方面都高于其他班 。
尽管已有前期积累 ,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 , 此次出台的《计划》要真正落地 , 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仍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