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遵循德育规律 增强育人实效

:原题为_中国网|遵循德育规律 增强育人实效。
【中国网|遵循德育规律 增强育人实效】自古以来 , 我国就有“民无德不立 , 国无德不兴”的认同 , 也有“三不朽”之说:立德 , 立功 , 立言 。 足以见得 , 德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 “德 , 才之帅也” ,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 , 时代如何变化 , 德始终是培养人才的首要标准 。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这也明确了“五育并举 , 育人为本 , 德育为先”的重要地位 。
德育具有长期性 , 综合性 , 实践性等特点 。 近年来 , 受功利思想影响 , 人们热衷于对升学率的追逐 , 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处于“说起来重要 , 忙起来不要”的边缘化问题 , 弱化了育人效果 。 这也导致办学远离了教育本真 , 远离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初衷 。 我们需要适时反思:在育人的路上 , 应该提升哪些认识 , 做出哪些改变 , 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
德育要讲求科学 , 理念先行 。 道德形成的四个阶段知、情、意、行是渐次发展的 。 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德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 确定适当的德育目标 , 坚持贴近实际 , 贴近生活 , 贴近学生的原则 , 改进德育方法 , 才能提升德育效果 。 例如 , 我校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围绕“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等德育主题 , 不同年级设计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 , 体现出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差异 , 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年级德育主题课程 。 同时 , 重视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认知 , 丰富学生的情感 , 磨练学生的意志 , 才能形成自觉行为 。
德育具有综合性 , 要形成合力 ,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 德育的根本在家庭 ,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第一且长久的影响力 。 德育的重点在学校 , 学生接受十几年不同的教育 , 不同学校的教育环境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 学校要发挥德育的主导作用 , 同时要发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 社会是德育的大背景 , 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及成人的示范也影响着德育效果 。 多年来 , 我校重视家长队伍建设 , 坚持办好家长学校 , 引导家长参与“三宽”家长网上学习 , 参与社区读书会 。 学校关工委随时推送好的家庭教育课程 , 开展亲子共读 , 建设书香家庭 , 带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
德育要走向生活化 , 课程化 。 增加体验式 , 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 。 “教育即生活” , 德育要与生活融合 , 实现生活化和常态化 , 因为德育无处不在 , 人人都是德育者 , 随处可育人 , 教育无痕才能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 实践中 , 我校努力减少说教式德育 , 以体验式德育为抓手 , 主要开展了三类德育课程:
自律课程: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 。 我校以养成教育为目标 , 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导 , 帮助学生养成安全有序、文明有礼的好习惯 。 这也是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 。
实践课程:知行合一 , 学思做结合 。 我校以“我与祖国”“我与自然”“我与他人”为主线 ,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艺术实践、劳动实践、亲情实践等活动 , 这种体验式德育增加了学生的主体性 , 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理导行 。
修身课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渊远流长 ,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其中蕴含着大量做人的道理 。 沐浴在圣贤的思想中 , 有“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的熏染力量 。 我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 开设了假期亲子共读经典课程 , 一年级的《弟子规》 , 二年级的《三字经》 , 三年级的《千字文》 , 四年级的《声律启蒙》 , 五年级的《论语》 , 六年的《幼学琼林》 , 学校和班级组织验收评比 , 营造了“做国学经典 , 做少年君子”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