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振兴看宁波

2020海丝之路(中国·宁波)文化和旅游博览会于9月25日至9月27日在浙江宁波举行 , 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 以及中国近百个城市的展商前来参展 。 三天时间里 , 展会现场吸引近6万人次参观 , 现场成交额2.93亿元 。
这也是宁波第一次将宁波国际旅游展与特色产业文化博览会“合二为一” 。 “诗与远方”的有机结合 , 提振了文旅消费的信心 , 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文旅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
文旅振兴看宁波
文章图片
文旅振兴看宁波
文章图片
续写开放合作篇章
千百年前 , 满载货物的船舶从明州港出发 , 途经东南亚 , 穿过印度洋 , 来到东非肯尼亚 , 进入红海 , 最终抵达欧洲……当年的明州港 , 正位于今天的宁波 。 作为“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 宁波有着开放的基因 , 在这里举办的历届旅游展与文博会均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参展 , 国际化氛围浓厚 。 今年虽有疫情影响 , 但开放合作的脚步并没有停滞 。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 , 组委会积极整合、引入在华国际文化资源进行联合参展 。
俄罗斯是今年展会的主宾国 , 展区内 , 除了蜂蜜、套娃等俄罗斯特色商品 , 采访人员还看到了中国著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翻译《战争与和平》的手稿 , 不少观众正趴在玻璃展柜前仔细端详这份重要展品 。 托尔斯泰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 , 离不开草婴的艰辛付出 。 1987年 , 草婴被授予俄罗斯文学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 。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列夫·托尔斯泰家喻户晓的作品的多个中俄文版本在展区内均有所陈列 。 眼见驻足的观众越来越多 , 身穿特色民族服饰、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和小伙儿还趁机为观众带来了音乐表演 。
文化搭起的沟通桥梁 , 续写了开放合作的故事 。 俄罗斯参展商斯维塔说 , 这几天 , 来展区参观购买各类艺术品、文创产品的人很多 , 还有许多人向她咨询俄罗斯商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信息 。
在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展区 , 来自欧洲8个国家的100余件展品、30余幅艺术作品到场 , 并开展线上直播展示 。 现场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乐队带来各个民族的音乐演出 。 日式生活美学展区则重点展示日本明治时期以来精工大师的铜制花鸟作品 , 这是该作品在中国的首次展出 。 在特斯拉博物馆 , 采访人员手持“特斯拉线圈枪”亲身体验了一把制造“人工闪电” , 科技带来的炫酷体验使这里很快成为热门打卡地 。 除了互动体验 , 观众还可以了解到科学家特斯拉的传奇故事 。
激活传统文化基因
除了凸显“海丝之路”的国际化特色 , 现场展示的中国传统技艺、手工艺品与文物也让采访人员印象颇深 。 在非遗实物展区 , 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等文物穿越8000年来到这里 , “国宝级”本土非遗四明佛画、保国寺北宋大殿(模型)、越窑青瓷统统亮相展区 。 现场还有骨木镶嵌、金银彩绣两项非遗传统技艺大师在现场制作 , 供观众观摩体验 。
作为本届博览会的主宾城市 , 厦门带来了当地传承百年的非遗项目漆线雕和影雕工艺 。 厦门中秋的博饼习俗也被带到了博览会上 , 现场还有答嘴鼓“说唱”表演 , 闽南风情十足 。 上海、南京、杭州、南通等长三角城市也带着各自优秀的文旅产业来宁波交流共享 。 精美刺绣、自主研发的茶器等 , 无不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现场 , 还有越剧、青瓷瓯乐、舞狮等精彩表演 。
在仿古生活街展区 , 6位着汉服、化唐妆的“古代女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 无论是人物体态还是服饰搭配与动作 , 完全参照了唐代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来表现 , 为观众营造了别开生面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 穿旗袍、着汉服 , 不少市民“盛装出席” 。 博览会所营造的古色古香氛围使这里成为拍照的绝佳地点 , 也调动了人们逛展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