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北京养老服务设施规模 按区从内向外“扩张”( 二 )


同时,支持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途径,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养老机构或养老照料中心,通过腾退还绿、留白增绿,增加活动广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游憩场所。在充分满足本地养老需求的前提下,承接核心区转移的服务需求。
核心区: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西城区、东城区将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严禁建设超过300张床位(含)以上规模的社会办大型养老机构,控制建设100张床位以上的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鼓励将疏解腾退后的限制设施和建筑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多种途径补充养老空间,提供养老服务。
同时,推动核心区与生态涵养区签署发展协议,探索利用生态涵养地块,将核心区的养老和康养需求“外扩”;支持加密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小微型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附着于已有小型养老机构,提高综合功能;探索“共生居住”养老模式,对于腾退的平房院落,通过适老化改造将房间更新为老年人的家庭单元。
养老床位分三类:长期集中、短期托养及家庭照护
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分类界定养老服务的属性定位,以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为前提,分类界定养老服务对象。同时,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重占60%,2035年达到80%。提高医养结合能力,2025年医养结合将百分百全覆盖。
规划也明确,重新界定养老床位,明确养老床位包含长期集中养老床位、短期托养床位以及家庭照护床位等“三张床”。引导区、街乡镇持续填补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以及能力空白点,将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床边、周边。
至202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5.3万张,千人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提高到7张,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达1200个。至203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1.6万张,千人养老床位数9.5张;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3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量不少于1600个。
此外,北京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将有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快推进老旧居住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鼓励低龄老年人帮扶高龄老年人;重点为独居、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建立养老护理人员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稳定从业人员的激励力度,逐年提高年度绩效水平和从业人员收入水平。
文/本报采访人员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