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将把裸眼视力考核纳入中考:分为三档,最多相差两分( 五 )


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巡视员廖文科提到 , 高考体检查视力是重要一项 , 有不少在某方面非常有天赋的孩子 , 由于视力原因不能选择自己所爱的专业 , 严重影响我们国家专业人才的培养 。 不光如此 , “每年征兵之后部队都要跟我们反馈 , 由于视力低下导致合格兵源少 , 征兵体检的标准一降再降 , 还按照原来的标准已经找不到太多合格的兵源了 , 再不降标准征兵任务都难以完成 。 ”
采访人员在论坛上还了解到 , 经科学论证 , 周末一次性运动14小时起不到近视防控的作用 。 就像饭要按顿吃一样 , 户外活动一定要分散到每天至少2小时 。 而现实是 , 即使在疫情已不太严重的停学期间 , 各个小区楼下玩的孩子鲜有小学高年级及以上者 。 更不要说平日里“档期”比大人都紧的学生了 。
配眼镜、OK镜、阿托品……这些真能亡羊补牢吗?对于似乎一切尘埃落定的成年人 , 近视和多年前觉得不算病的牙疼一样可以熟视无睹吗?
近视不只是近视
如果以为高度近视仅仅是眼镜片厚一点 , 或者选专业窄一点 , 那可太乐观了 。 一旦进入高度近视的病理性变化就是不可逆的损伤 , 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人群 , 发生白内障的风险会增加5倍 , 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增加13倍 , 黄斑变性的风险增加800多倍 。 国际防盲协会已经用高度近视眼替代白内障作为当下全球导致失明的首要原因 , 而白内障致盲尚可逆 。 造成高度近视的原因 , 一是非常明显基因影响 。 还有就是12岁以前就近视 , 也称早发近视 , 这类孩子度数发展非常快 , 也属于高概率人群 。 第三类虽然是12岁以后发现近视 , 但是带有一些隐藏的易感基因 , 所以也有可能成为病理性近视 。
北京同仁眼科研究所原所长徐亮强调 , 18岁以前近视的 , 越早越容易得高度近视 。 可“悲观”地看 , 18岁以前不近视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
为什么病理性近视(高度近视)是致盲重要原因 , 甚至比白内障还“危险”?因为随着近视眼度数越来越高 , 眼轴也拉得越来越长 , 眼球的整个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 , 后面变成橄榄一样 , 视网膜都往前拉了 , 视网膜变成了像破棉絮一样 , 脆弱得不堪一击 。
那么如何有效防范?说难也不难 , 我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就是一个重要抓手 , 比如学习的姿势、阅读距离、阅读时间、阅读的强度还有阅读照明等等 。
杨智宽说 , 近视眼防控不光是戴眼镜的问题 , 可能还是今后丧失劳动能力的问题 。 也不是喊喊口号 , 开几次会就能解决的 。 除了对“危害”的警钟长鸣 , 科普事关重大 , 尤其对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科普 。
其他国家地区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屈光不正防控计划专家组成员蓝卫忠介绍 , 在过去几十年里 , 全球各地的近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 , 中国、日本、韩国居全球近视率发病的首位 , 达到51.6% , 紧随其后是美国、欧洲 , 近视率最低的是在非洲以及大洋洲 , 不到10% 。
美国眼科杂志一篇文章对全球近视眼发病率的预测称 , 如果当下没有有力的近视眼防控措施的话 , 到2050年全球近视眼患病率将高达49.5% , 高度近视眼总人口将近10亿 。
大量的研究提示 , 全球近视眼的患病率比几十年前迅猛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 在众多的“新”生活方式里 , 有两个是被明确认定导致近视眼的因素 , 就是学习负荷的增加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 。
但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 还有澳大利亚 , 总体近视患病率还是远低于东亚地区 。 从社会层面来看 , 西方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学业成绩之外 , 还会考量综合素质 , 比如学习能力、特长、爱好、发展潜力等等 , 而东亚地区传统文化往往把重心放在学业上 , 尤其是书斋中高度用眼的“视近”学习 。 因为评价体系的单一 , 方法也只能“功利性”地单一 , 于是导致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