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先森科技说 看到的世界都是真实的吗?,你听到的
作者/李治林
文章图片
我们都是行走的波动信号接收器 。 在这个充满电磁波和机械波的世界里 , 眼睛感知着波长为380~760纳米的电磁波——也就是“光” , 耳朵感知着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机械波——即所谓“声” 。 我们还是精密的波形信号处理器 。 那些光影和声音 , 经过层层处理 , 映入大脑 , 使我们形成对这个世界丰富的感知 。 所谓聪明者 , 耳聪目明也 。 然耳目所及 , 常有所限;视听之间 , 有实有虚 。 就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 , 重新审视一下视听之间的虚实世界吧 。
文章图片
我们如何识声辨色
声波所对应的机械振动 , 每秒几千次只是稀松平常 。 摸着喉咙或者喇叭 , 可以感受到它的振动 , 却很难分辨出声音的内容 。 那么 ,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先是耳廓把声音收集起来 , 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上使其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等传递到内耳;螺旋卷曲的耳蜗 , 由外到内不同部位分别对从高频到低频的振动敏感 , 相应位置的毛细胞感知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听神经;信号最终传递到大脑 , 形成听觉 。
以上四个步骤 , 像是电子信号处理中“集中放大、阻抗匹配、频谱分析、数据整合”的过程 。 其中最精妙的 , 还是耳蜗的“频谱分析”功能 。 打个比方 , 在一根晾衣绳上挂一排形状、材质、重量不同的衣服 , 左右晃动绳子 , 衣服就会跟着晃 。 有些衣服是晃得快时跟着动 , 有些则是晃得慢时跟着动 , 这就实现了频率的分辨 。 耳蜗就是这样一个精妙的频率分析器 , 它各处的敏感频率随其局部尺寸和刚度等变化 , 由外到内对应高频和低频 。 特定频率的声音只被其中一小部分区域的毛细胞所感知 。
对于光波 , 则更复杂 。 人眼能看到的光 , 其电磁场每秒周期变化为400~800万亿次 , 细胞靠力学为主的机械结构是跟不上了 , 这就需要求助于电子 。 眼睛不只要看到一束光 , 还要看到光的空间分布 , 这就要有一套成像系统 。 那么 ,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首先是角膜、晶状体等构成透镜组 , 将光线折射后成像到视网膜上;那里的感光细胞中有一些特殊的分子 , 其中的电子在光的作用下发生转移与跃迁 , 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 把光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眼部几类神经细胞将信息初步整理、层层传递;信息最终进入大脑的视觉中枢 , 形成更细致且综合的感知 。
文章图片
这便是“光学成像、生化感光、初步合成、综合加工”的过程 。 其中“生化感光”最为关键 。 感光细胞包含细长的视杆细胞和尖尖的视锥细胞 。 前者可以感受极弱的光 , 但无法分辨色彩 。 后者对弱光的敏感程度不及前者 , 但具有色彩分辨的能力 。 所谓色彩 , 从本质上讲 , 就是物理客观上的光的频率在人脑中的主观感受 。 不过感光可不像探声那么容易 。
我们可以在耳蜗中轻松放置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毛细胞负责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探测 , 却很难在眼睛里放置三棱镜或光谱仪并配上一排排感光细胞 , 还恰好每个都对相应频率的光敏感 。 然而如果只有一种感光细胞 , 那眼里的世界就只有明暗而毫无色彩了 。 人类做了一些妥协 , 但还是比较幸运地拥有3种视锥细胞 , 分别负责长、中、短波长的光的探测 , 敏感区域大约在红、绿、蓝波段附近 。 这样就把看到的色彩表达为3种视锥细胞响应的组合了 。
文章图片
人耳结构与听觉原理
物理、生理上的视听缺陷
实际上 , 人体感知到的信息与真实的世界相比总是存在偏差的 。 引起偏差的因素体现在物理、生理、心理等多个层面上 。
物理层面上 , 听觉方面 , 比如耳廓和耳道等声音的传播通道 , 它们本身对不同频率声波的通过效率是有差别的 。 耳道的长度已经天然地对3000赫兹附近的频率有了特殊照顾 。
- 科技日报|塑料微粒影响几何?人类认知仍不足
- 量子科技,爆发!有项关键技术中国已领先世界
- 暖日科技盈如|这到底是为什么?,俄罗斯华人给出劝告:最好别跟俄罗斯女孩结婚
- 周到|民警利用无人机指挥事故车辆立即撤离 “科技赋能”破解交通管理难题
- 概念股|中国股市:量子科技概念股一览 (名单)
- 十倍股|A股最全大科技股名单,今年主线,稳赚不赔!
- 互联网全球最有价值100个科技品牌排行榜:华为、微信与QQ位列前十
- 新华网|南水北调:科技保驾“南水”安全北流
- 挖贝网|利息支出减少,长信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7.97亿增长11.89%
- 王者荣耀|虞姬永远也打不过这3位英雄!看到他们赶快跑,否则就要送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