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国务院发文要求提质,A股公司质量究竟如何?( 二 )


文章图片
商誉方面 , 商誉减值总额同比大幅下降 , 截至2019年末 , 深市公司商誉账面价值7216.8亿元 , 占当期营业总收入的7.2% 。 但是 , 在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 , 由此引发的“变脸式”巨亏仍需警惕 。
另外 , 少数公司的合规风险在经济下行时凸显 。 深市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有99家 , 8家公司已连续3年亏损 。 截至2020年4月末 , 134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 , 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普遍较大 , 财务造假、违规信披、违规占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可能随之增多 。
信披质量:博弈机制显威 , 但造假、失控仍突出
财务数据可谓上市公司所需披露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 。 近年来 , 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报告的情况逐渐增多 。 这一方面体现出中介机构“看门人”角色逐渐发挥作用 ,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值得重视 。
证监会此前发布的《2019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下称《报告》)显示 , 2019年 , 沪深两市有274家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 。 其中 , 无法表示意见45家、保留意见126家、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102家 , 还有1家被出具了否定意见 。 上一年 , 前述数字分别为219、38、82、99以及0家 。

要求|国务院发文要求提质,A股公司质量究竟如何?
文章图片
《报告》显示 ,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整体质量较好 , 但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对准则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
常规问题包括 , 对金融资产、股权投资等分类不恰当 , 收入确认时点、合并报表范围判断不合理 , 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估计不谨慎 , 资产负债流动性和现金流量列报不正确 , 重大交易和事项披露不充分等 。
证监会8月初曾披露 , 2020年上半年 , 资本市场新增各类违法案件165件 ,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证券犯罪案件和线索共59件 ,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98份 , 罚没金额合计38.39亿元 。
财务造假案首当其冲 。 上半年 , 证监会对宜华生活、豫金刚石、维维股份等35家上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 对43起虚假陈述案件做出行政处罚 。
比如 , 唐万新等人操控斯太尔虚构技术转让虚增利润2.8亿元;东方金钰虚构翡翠原石销售虚增利润3.5亿元;长园集团利用委托代销业务提前确认收入;年富供应链为兑现重组业绩承诺将“有毒”资产装入宁波东力 , 虚构境外业务等虚增利润4.3亿元等 。
而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违规担保 , 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数量也相当惊人 。 仅今年上半年 , 证监会就对24件未按规定披露此类重大信息行为立案调查 , 部分案件涉及恶性利益输送 。
比如 , 新光圆成假借支付股权款、债务转移等手段 , 向大股东提供资金14亿元未如实披露;银河生物先后15次为大股东等关联方对外借款提供担保累计15.4亿元未如实披露;富控互动、尤夫股份实际控制人以上市公司名义对外借款、以上市公司银行存款为质押向银行贷款 , 资金转入大股东控制的账户等 。
上市公司相关主体违法 , 往往伴随中介机构“看门人”缺位 。 今年上半年 , 证监会对6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一案双查” 。 前6个月 , 累计新增中介机构违法案件10起 , 其中涉及审计机构8起、保荐机构1起、评估师事务所1起 。 调查发现 , 甚至有的审计机构配合上市公司伪造银行存款和询证回函 。
“4月7日、4月15日、5月4日 , 国务院金融委连续召开三次会议 , 都提出要坚决打击资本市场造假行为 。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今年6月曾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0年年会上表示 , 上市公司存在诚信意识不足、公司治理有效性不足、公众公司责任义务缺位等问题 。 他称:“失信的公司不能在市场立足 , 失信为公司积累的不是财富而是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