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强军号|绝境逢生的空中红色勇士,苏联空军的脊梁,拉5战斗机

上世纪三十年代 , 世界航空技术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 双翼机在一战时期的大放光彩 , 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航空器的发展 , 直至1930年前后 , 设计师们再次萌生了对速度的追求 , 此外历次的国际飞行竞赛也激发了人们对航空器新的想象 。 单翼、封闭式的座舱、可收放的起落架成为了那时候飞机的“时髦装扮” 。 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 , 苏联也当了一回时代的弄潮儿 , 成功研制出了名噪一时的伊-16战斗机 , 并参加了苏芬战争、诺门坎战役、西班牙内战等 , 随着苏联空军征战四方 , 虽然在苏芬战争中 , 虽然在芬兰空军装备的F2A水牛战斗机时被一顿狂扁 , 但在战前伊-16仍然在苏军空中作战序列中作为主力使用 , 在经过二战前的洗礼后 , 苏联军方认识到其装备的伊-16等主力战斗机已经无法再适应接下来的战争 , 于是在1939年苏军正式提出了研制新型战斗机的要求 , 本篇要介绍的拉-5战斗机便诞生于此 。
水陆强军号|绝境逢生的空中红色勇士,苏联空军的脊梁,拉5战斗机
文章图片
▲战争初期就被击毁的伊-16战斗机 , 虽然该机性能较差 , 但是由于苏联空军的新型战机设计工作进展极慢 , 所以直到1943年伊-16还在空中作战 , 后有一部分被逐渐转为了空中联络机、侦察机等辅助机型
时间说回到1939年 , 德国开动了战争机器出兵进攻波兰 , 随后在德国闪电战的攻势下 , 欧洲各国也相继沦陷于德国之手 , 尽管在1939年8月23日苏德两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不过照德国这个攻势 , 谁也不敢保证接下来这位战争机器会把矛头对准谁 , 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 苏联随后展开了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 拉沃契金设计局、雅克夫列夫设计局 , 米高扬设计局这三家苏联航空巨头开始了新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 这里重点说一下拉沃契金设计局的战斗机 , 在收到研发命令之后 , 拉沃契金迅速开展了研发工作 , 在1939年3月28日成功首飞了I-301战斗机 , 也就是拉格3战斗机的试验型号 , 更是拉格系列战斗机的开山之作 , 该原型机采用了单座单发活塞式引擎、可收放式起落架、封闭式的座舱以及木质结构的机身 。
水陆强军号|绝境逢生的空中红色勇士,苏联空军的脊梁,拉5战斗机
文章图片
▲拉格-1战斗机 , 也算是拉格系列战斗机的鼻祖 , 只不过该机爬升能力极差且操控性极其笨重 , 所以在交付了百架后就不再生产了
稍微说一下苏联战斗机采用木质结构并不少见 , 因为木材的收集和加工 , 要比采用材料硬度更大的铝材要好得多 , 对于紧张的战局导致前线需求的急增 , 采用木头作为机身的主体结构 , 可以减小材料加工难度 , 提高战斗机的产量 , 不失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好办法 。 因此拉格3战斗机大量采用了胶合板作为机身结构的材料 , 至于质量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 拉沃契金设计局有位创始人曾说 , “如果苏联还有一片森林 , 我们便能制造出战斗机 。 ”可见苏联空军对木材的依赖程度 , 当然全木质机身不止拉格3一个 , 英国的蚊式重型战斗机也采用了木质机身 , 而且性能超群 。
水陆强军号|绝境逢生的空中红色勇士,苏联空军的脊梁,拉5战斗机
文章图片
▲拉格3战斗机 , 起初该战机计划装备一台M-106发动机 , 但实际只装备了一台功率更低的M-105P , 这就直接导致了该战机的单位功率负载达到了3.12千克/马力 , 该战机非常缓慢 , 操纵沉重 , 驾驶拉格3的飞行员普遍感觉该机反应迟钝 , 爬升困难 , 由此获得了铁块的称号
说回I-301战斗机 , 在试飞成功后便被送往军队进行飞行时 , 苏联军方突然变卦 , 将原先要求的最大飞行速度做了提升 , 无可奈何的拉沃契金只好把I-301战机重新拖回去进行改进 。 为其换装了M-105P的发动机 , 在对机体进行了小幅修改后 , 更名为了拉格3战斗机并装备了苏联空军 。 在德国闪电战的攻势下 , 法国已经接近沦陷 。 随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结束 , 德国军队的矛头也渐渐转向了苏联 , 1941年6月德国撕毁之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入侵苏联 , 还将伊16战斗机和伊15战斗机作为主力的苏联空军在卫国战争前期就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 在战前研制列装的拉格3战斗机和前文提到的其余两家设计局的作品——雅克1和米格3 , 被迅速顶到了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