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手性药物曾致2万新生儿畸形,本次诺奖新技术为这类药物制备保驾( 二 )


比如 , 1952年人类第一次合成名为“马钱子碱”的毒素时 , 共需要29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 而反应到最后 , 只有0.0009%的初始物质形成马钱子碱 , 效率非常低 。 但当科学家们利用有机催化和级联反应来制备马钱子碱时 , 整体步骤缩短到了12步 , 生产效率提高了7000倍 。
当然 , 在有机催化领域 , 我国的发展水平也并不落后 , 甚至可以说和国外“齐头并进” 。
受有机催化剂的启发 , 我国的科研人员意识到 , 在有机小分子催化领域还有卡宾催化、手性磷酸催化等不同方向 , 都亟待攻克 。 像我国的史一安教授和杨丹教授 , 他们有关手性酮类小分子催化剂的某些研究 , 甚至早于两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当然 , 不对称有机催化获奖 , 并不意味着催化领域完全被攻克了 。 怎么进一步提升催化效率、拓展应用范畴、发展更好的催化体系?催化模式还能不能有模式上的创新?……这些都是这个方向 , 留给科研人员的挑战 。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剑南春特约赞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