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了解古代志怪文化,还得看这本!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早已是世所公认的古代志怪小说代表作 , 但《搜神记》被称为“小说” , 其实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小说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搜神记》 , 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载“诸子”十家中的最后一家是小说家 , 著录15家小说共1390篇 。 其述评曰:“小说家者流 , 盖出于稗官(古代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的小官) 。 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 孔子曰:‘虽小道 , 必有可观者焉 , 致远恐泥 , 是以君子弗为也 。 ’然亦弗灭也 。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 , 亦使缀而不忘 。 如或一言可采 , 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 ”
由此可见 , 小说在古代是指街谈巷语之类的民间传说 , 是道听途说的细碎之言 , 而并非指文人的虚构创作 。 古代的小说虽然地位不高 , 但也颇受重视 。 不过 , 汉代以前的小说均已亡佚 。
从现存的资料来看 , 中国小说史上记述神怪、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 , 肇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 , 如托名西汉东方朔的《十洲记》 , 托名东汉郭宪的《汉武洞冥记》 , 托名魏文帝曹丕的《列异传》 , 晋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王嘉的《拾遗记》 , 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 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刘敬叔的《异苑》 , 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 , 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 , 而成就最高的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 。
中年了解古代志怪文化,还得看这本!
本文插图
干宝(275?—336) , 字令升 , 祖籍新蔡(今属河南) , 生长于江南 。 据《晋书》卷八十二《干宝传》记载 , 他著有《春秋左氏义外传》等 , 东晋元帝时领修国史 , 著《晋纪》二十卷述西晋事 , 时称“良史” 。
他又喜好阴阳术数 , 特别是碰到了两件事:
一是他父亲有一宠婢 , 他母亲很忌妒 , 所以在他父亲下葬时把她推入墓中 , 由于当时他年纪还小 , 所以没注意 , 过了十几年 , 他母亲死了 , 因为要合葬而掘开父亲之墓 , 竟发现这婢女伏在棺材上似乎还活着 , 于是用车子将她拉回家 , 她过了几天就醒了 , 说他父亲常拿饮食给她 , 其间恩情就像活着时一样 , 家里一有吉凶之事就告诉她 , 她说的吉凶之事都和干宝家发生的事情相符 , 不久她嫁了人 , 还生了孩子 。 二是他哥哥曾患病断了气 , 过了几天身体也不冷 , 后来醒了 , 说见到了天地之间有关鬼神的一些事 , 现在就像做梦醒了一样 , 自己根本不知道是死了 。
他有感于此 , 就搜集古今神怪灵异之事编成《搜神记》三十卷 , 其目的是要说明“神道之不诬” , 即有关鬼神灵异和人物变化的一些说法并非欺人之谈 。 他拿这《搜神记》给刘惔看 , 刘惔称他是“鬼之董狐” , 可见他也是记录鬼神之事的良史 。
中年了解古代志怪文化,还得看这本!
本文插图
《晋书·干宝传》所载干宝《搜神记》序文说 , 他虽然查考了从前典籍上的记载 , 收录了当时的逸闻轶事 , 但并非都是自己一一耳闻目睹的 , 所以不敢说没有一点失实的地方 。 但是 , 从其写作《搜神记》的态度来说 , 他是以史官的立场把这些鬼神怪异之事当作真事来记述的而并非如后代文人那样凭自己的想象虚构来写小说 。
正因为如此 , 所以《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都将干宝的“《搜神记》三十卷”和他的《晋纪》同时著录于史部 。 至《新唐书·艺文志》 , 才将干宝的“《搜神记》三十卷”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 , 可见宋代开始对该书的性质有了不同的看法 , 但著录为“三十卷” , 又说明其原书在北宋时尚未散佚 。
《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已无“《搜神记》三十卷”的著录 , 而只有“干宝《搜神总记》十卷”的记载 , 可见该书至宋代以后已无全本流传 。 现在流行的《搜神记》二十卷本一般认为是明代胡应麟(1551—1602)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辑录出来的 。 但是 , 嘉靖间进士陈耀文编著的《天中记》所引《搜神记》之文有不见于他书引作《搜神记》者 , 则《搜神记》至明代似乎尚有残本流传 。 胡应麟之辑本既有遗漏 , 也有滥收他书文字之弊 , 所以当今又有李剑国辑校的《新辑搜神记》问世(中华书局2007年3月出版) 。 但是 , 诚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所说 , 该辑本“十之八九出于干宝原书” , 或者更为精确地说 , 其十之八九源自干宝原书(该辑本中未见他书征引的条目 , 虽有滥收他书之处 , 但有一部分可能取自明代流传的《搜神记》残本而非他书文字) , 所以它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 。 该辑本先由明代胡震亨刻入《秘册汇函》 , 后其刻板为明代毛晋所得而辑入《津逮秘书》 , 清代张海鹏又翻刻入《学津讨原》 。 中华书局又以《学津讨原》本为底本 , 由汪绍楹先生作了校注 , 列入《古小说丛刊》与《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印行 , 于是该书之影响就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