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仔仔说历史|韩信之死真的因为萧何?人心决定真正的原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三 )


……韩信归世……长安无有一个不下泪 , 哀哉 , 哀哉……人皆言萧何共吕后定计……人皆作念怨之 。
评话作者强烈批评刘邦兔死狗烹的卑劣行径 , 也批判萧何与吕后合谋杀害韩信的恶行 。
后来不少文学作品都表述 , 刘邦杀功臣不得人心 , 其负恩形象遭人痛恨;到了《三言二拍》中 , 冯梦龙艺术加工修饰 , 形成《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故事 , 情节更加丰满 , 刘邦薄情寡义、滥杀无辜的形象更加生动 。
小鱼仔仔说历史|韩信之死真的因为萧何?人心决定真正的原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章图片
矛头转向萧何
元杂剧是宋元间民间文学的另一代表 , 在两汉戏韩信之死一节;与平话不同之处在于 , 比起萧何 , 平话作者更憎恨刘邦和吕后;而杂剧作者则极力为刘邦回护 , 更不提吕后之事;
“小官在朝 , 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现今韩信军权太重……那韩信元是小官举荐的……日后有事 , 必然要坐罪小官身上……小官昼夜寻思 , 则除是施些小计……先去了此人爪牙……”
表示韩信败亡实乃萧何设计诬陷;这是怎么回事呢?
避贤者讳
杂剧作者多为社会下层的士大夫 , 韩信落难 , 萧何不但未能施以援手 , 反而落井下石、助纣为虐 , 他们对萧何这种不讲义气的人格外愤恨;这些均源于下层市民最朴素的思想;他们敬关羽那样讲义气的好汉 , 尊崇孔孟之道 , 在文学创作中还特别注意避贤者讳;刘邦乃汉高祖 , 自然是上贤;因此极力受到知识分子的维护;正是因为如此 , 在杂剧创作中就要回避刘邦杀韩信的情节 , 所以杀韩信之罪过便全部归咎于萧何 , 这就是“败也萧何”的主要文化意蕴 。
尾声
时至清朝 , 两汉题材小说作者基本继承了平话和杂剧作者对萧何与韩信的评价;而故事的文化内涵有更丰富的发展:清朝虽是少数民族政权 , 但是为了巩固政权 , 统治者极力推崇汉文化;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 , 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 , 自然也受到维护 , 对刘邦杀韩信避而不谈;于是韩信败亡的主要原因逐渐演变为萧何设谋擒韩信 , 萧何成为韩信败亡的罪魁 。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汉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