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货币不再是央行的负债,中行原副行长:信用货币体系下

_本文原题为:中行原副行长:信用货币体系下 , 货币不再是央行的负债
作者王永利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本文刊于10月9日王永利微信公众号 , _本文原题为为《货币不再是投放机构的债务》 。 信用货币的“信用” , 是整个国家的信用 , 是以整个国家可交易财富作为支撑的;货币不再是中央银行的信用或负债 , 货币投放机构不再承诺货币持有人可以用货币向其要求兑回黄金或任何其他东西 , 不存在其对货币持有人任何法律意义上的债务;货币本质上已经转化为全社会财富价值的法律权证 。
人大重阳|货币不再是央行的负债,中行原副行长:信用货币体系下
文章图片
现在 , 货币已经彻底从实物货币转化为信用货币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人们对货币的理解 , 甚至货币理论研究上 , 还经常出现按照金属本位制货币来解释当今信用货币的情况 , 比如 , 不少权威人士依然在说:“货币是央行(货币发行机构)的债务” , “央行货币具有法偿性 , 比存款货币、钱包货币更安全”等等 。 这其实是对货币很大的误解 , 信用货币体系下 , 货币不再是央行(货币投放机构)的负债!
要弄清楚这一点 , 需要明白货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 货币为什么必然从实物货币转化为信用货币 , 信用货币的“信用”到底是谁的信用 。
实物货币必然转化成信用货币
我们知道 , 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基本表现为:自然实物货币(如特殊的贝壳、骨头、羽毛等)——规制化的金属货币(金币、银币、铜币等)——金属本位制的纸币(日常使用的代币)——纯粹的信用货币(主权货币、法定货币) 。
【人大重阳|货币不再是央行的负债,中行原副行长:信用货币体系下】那么 , 为什么货币必然从实物货币转化为信用货币?
这是因为:所谓“货币” , 就是“货物”之“币” , “币”则是价值的单位和表现方式 , 这就决定了货币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价值尺度 , 是为货物(后来也发展到劳务)的交换服务的 , 相应发挥着交换媒介的功能 。
要充分发挥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 , 就需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 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 就需要保证一国的货币总量能够与该国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可交易社会财富的规模相对应 , 能够随同可交易财富的增减变化而变化 , 货币投放与货币总量应该具有可调性、灵活性 。
这样 , 传统的自然实物货币 , 由于其实际供应量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 , 很难与可交易财富规模的变化相适应 , 很容易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 甚至在货币不同的国家之间 , 贸易的严重失衡很容易导致货币的严重失衡进而引发相互战争 。 即使是金本位制下的纸币 , 也同样存在“特里芬难题” 。 因此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可交易财富的增长 , 充当货币的实物(如黄金)必然要退出货币舞台 , 回归其社会财富的本源 , 其价值同样需要以新的货币加以标示 。
货币则必然脱离自然实物 , 转化为纯粹的价值单位或价值表征物 , 可以拥有一定的物理载体(如纸币) , 也可以成为纯粹的数字记账单位 , 其本身不再具有物理的实用价值 。 但它之所以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 是因为一国货币是建立在整个国家可交易财富的支撑和信用基础之上 , 受到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的 。 所以 , 这种货币被叫做“信用货币” , 也被称为“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 。
信用货币不再是投放机构的债务
信用货币的“信用” , 是整个国家的信用 , 是以整个国家可交易财富作为支撑的;货币不是政府(财政)自身的信用或负债 , 并不是以政府税收为担保的(税收只能为政府债务提供担保);货币也不再是中央银行(货币投放机构)的信用或负债 , 货币投放机构不再承诺货币持有人可以用货币向其要求兑回黄金或任何其他东西 , 不存在其对货币持有人任何法律意义上的债务;货币本质上已经转化为全社会财富价值的法律权证(财富证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