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富邦华一马立新看银行业:差异化是共同战略,与企业需共融共存( 三 )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互相促进的双循环模式下 ,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参与到双循环之中 。 马立新分析称 , 银行是为经济提供血液 , 同时连接供应端和需求端的主体 , 它的产业辐射面和产业影响面比其他的行业要强得多 , 这决定了银行业在支持新发展格局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
正因为银行和实体经济高度相关 , 马立新认为在经济较好时 , 银行业日子“好过”;经济放缓时 , 银行业也会遇到困难 。 “遇到经济困难时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是很正常的事 , 我不认为它仅是一种社会责任 , 更是一种帮人就是帮己的商业逻辑 。 ”
“疫情对于经济和金融业而言有负面影响 , 但长远看影响也有正面的 。 ”短期来看 , 对于经济增速的负面冲击必然产生 , 但长期来看 , 刨除现阶段应急性的变化 ,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逻辑并没有发生改变 。
至于正面影响 , 疫情之下 , 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转型变得水到渠成 , 大部分银行都主动求变 , 通过业务模式优化对冲疫情风险 。 2020年上半年 , 全国已有1332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 , 智能化、5G成为银行网点的转型主线 。
当企业遇到困难需要支持时 , 银行的前、中、后台是否能够快速做出判断 , 完成服务的供给 。 “银行迫切需要形成完整体系的智能化设计 , 才能在危机时形成快速的链条式的反应 。 ”马立新指出 , 这是对银行业反应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 银行业意识到 , 智能化不再能止步于某一个层面 , 更需要从营销智能化、中台风控智能化和后台支持智能化来提升全面服务能力 。
除此之外 , 马立新认为 , 对于经济和银行业而言 , 这还是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 , 对银行有正向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的导向作用 。 “历史上每一次危机为银行业提供了丰富数据和管理模型 , 可以更加清醒认识到哪些行业和部门是脆弱的 , 帮助提高违约反应敏感度 , 提升风控能力 , 改善纠错能力 。 ”
因此 , 危机之下 , 银行不仅需要为实体经济让利 , 还要更加审慎地去应对未来的风险 , 充分计提风险拨备 ,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 , 做实利润 , 并严控增量风险 。 “不论是外资银行还是本地银行 , 与企业都应该是共存共融、唇齿相依的关系 , 这是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 ”马立新称 。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