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诠释的创新之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 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以增强文化自信 , 提升文化软实力 。 摆在我面前的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新近出版的《道德经新鉴》 , 就是一部立意高、格局大、视野宽的、特色独具的老子《道德经》诠释的创新之作 。
拜读周新民先生的大作 , 深为书中洋溢着的鲜明的创新色彩所吸引 , 揣摩再三 , 觉得突出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体例创新 。
《道德经》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人 , 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奉献给全人类的五千精妙 , 以涵天覆地、博大精深闻名于世 。 老子以“道”“德”命题为核心 , 系统阐述了天道自然、人道守中、治道无为的大道理 , 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 产生了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深远影响 。
因此 , 古往今来 , 《道德经》注家蜂起 , 蔚成大观 。 迄今为止 , 注释《道德经》的专著多达七千余部 , 关于《道德经》的译本达到1575种 , 涉及73种语言 。 这些注本的体例多循原文、译文、注释、章句含义解读展开 , 显得中规中矩 , 程式固化 , 千人一面 。
而周新民先生的《道德经新鉴》 , 则对传统注释体例作了大胆创新 , 在诸多注家注本中 , 选取”自成一派、独树一帜 , 无论释义站位、视野格局 , 还是思想深度、逻辑谨度均实现了新的跨越 , 达到了新的境界”的当代著名传统文化专家任法融道长所著《道德经释义》作为底本 。 在任注基础上再作阐发 , 直奔主题 , 不枝不蔓 , 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 引导人们走进老子深邃细密、巍峨壮观的思想殿堂 , 细细观赏和体悟一件件散发着思辨光芒的至宝重器 , 经历一场不同凡响、收获颇丰的心灵之旅 。
围绕《道德经新鉴》 , 全书分为“道经新鉴”、“德经新鉴”两大块 , 每章皆依“老子原典”、“法融释典”、“悟道鉴典”的顺序展开 , 不落窠臼 , 洋洋洒洒 , 结构严整 , 充满了真知灼见 。
二是
通读《道德经新鉴》的最大感受是周新民先生在每一章的悟道鉴典部分 , 用脑最勤 , 着力最大 。 一方面 , 是他经过深思熟虑 , “决定通过重温老子经典、借鉴名人释典、深入悟道鉴典的层层递进方式” , “借鉴传统东方智慧 , 探索解决时代新命题 , 同时希望借此时代新探索激发传统东方文化不竭时代生命力 , 实现思想、学术、理论探究的新跨越”的基本的文化定位 。
这一文化定位凸显了周新民先生的责任担当、使命意识 , 成为荡漾于《道德经新鉴》始终的主旋律 , 可谓是绕梁三日 , 经久不息 。 另一方面 , 是他对“悟道鉴典”的精心布局 。 先是悟道 。 将对《道德经》的体悟和对任注的感悟转化成自身理解;后是鉴典 。 归纳整理、提高升华这种理解 , 使之既具理性思考 , 又有感性韵味 , 进而转化成为高度凝炼、启迪人心的流畅语言 , 入目、入脑、入心 。 周新民先生在鉴典上匠心独运 。 每章皆标明章题 , 突出所要“鉴”的重点 。 然后以任注为基本依据展开阐释 , 内中突出自己的见解 。
细读鉴典 ,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即著者依老子“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之教诲 , 自己的见解和阐述多以“三”为基数层层展开 , 说理分作三大层 , 每大层中又分三小层 , 暗合“三生万物” 。 而“三三得九” , 又合道教九九纯阳之境(气)和《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 。 如此安排 , 足见著者的良苦用心 。 从中不难见出著者对老子推崇之极 , 对任法融道长尊重之深 , 对《道德经》热爱之致 。
三是解读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