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一个误导了几代中国人的半截故事:没有人反思我们已经失去了什么( 二 )


于是福特公司不仅给了斯坦门茨这个一万元的酬劳 , 还有高薪聘请他 。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 它无非就是想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 , 只有通过掌握知识 , 才可以实现财富 。
当时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故事的鼓舞下认真学习 , 也想变得和斯坦门茨一样 , 握住通往财富大门的钥匙 。
没听过的后半截故事 , 一万美元的真相这个故事消失的下文是 , 其实斯坦门茨本来是一位德国技术工程人员 , 后来因为德国经济不景气才来到美国就业 , 但是在美国 , 斯坦门茨没有一点门路 , 很难混到一个工作 , 后来得幸被一家小工厂的老板所招 , 并且担任制造机器马达的工作 , 斯坦门茨非常感动 , 于是潜心研究 , 很快就把其中门道摸透 , 帮助这个小工厂接了很多单子 。
于是吸引了福特公司总裁的注意 , 福特先生非常赏识斯坦门茨 , 直接给了他一万美金还希望让他加入自己的公司 , 但斯坦门茨拒绝了 。
拒绝的理由是 , 那家公司的老板在斯坦门茨最潦倒的时候拉了他一把 , 给了他一份工作 , 现在这个工厂离不开自己 , 如果自己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 , 就是一个不忠不义 , 不懂得感恩的人 。
后来 , 福特先生做出了一个决定 , 就是他要收购这家小工厂 。 很多人不解 , 这么小的一个工厂 , 有什么合作的必要 ,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福特先生?
结果福特先生告诉他们:“因为那里有斯坦门茨那样懂得感恩和有责任感的人在 。 ”这才是事实 , 这就是那个消失了的后半截故事 , 不止是被抹去痕迹 , 还被很多教科书添油加醋 , 变得更富有戏剧感的碰撞 。
为什么教科书只告诉我们一半这让人十分费解 , 为什么一个原本完整的故事 , 却要被掐去尾巴以后再添一点自己的想象 , 这样一系列操作之后 , 就可以被印上教科书 , 发给孩子们了 。
其实仔细想想 , 这并不难懂 。 因为现在的社会乃至世界 , 都是一个讲究竞争的时代 , 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存在着非常大的物质欲望 , 这会催化出很多一切以金钱为目的的事 , 包括学习 。
那个一半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它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力量 , 这没有错 , 但是它却用一万美元做噱头 , 教育我们知识就是可以变现为金钱 , 要拥有财富就是要通过知识这把钥匙 。 其实这也没错 , 但是却急功近利了一些 , 知识可以给我们带来除了金钱之外更多的东西 , 知识不应该也绝不会只是一个被贩卖的工具 , 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这绝对不应该是金钱 。
而那告诉我们关于感恩、关于责任的后半截故事却被人为的抹去了 。 难道关于感恩和责任的美德不值得我们学习 , 不值得被这个社会赞颂吗?
答案当然不是 , 只不过一切美德在最容易变现为金钱的知识面前 , 都变得不值一提罢了 。 因为这个快餐时代的“拜金主义”正在迅速膨胀 , 我们变得不在乎过程 , 我们变得只注重结局 。 只要结局完美 , 过程有多么精彩我们也会选择忽视 。
我们真的是时候反思了知识的力量非常巨大 , 它是一盏明灯 , 可以照亮我们的前程 , 让原本迷茫徘徊的我们变得坚定;它是一束阳光 , 可以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美妙 , 让原本受伤的心变得明亮 。
它同样会教会我们如果对待别人 , 教会我们有一颗懂得感恩和富有责任的心是多么重要 。 知识是心灵的窗户 , 当我们变得非常现实且急功近利的时候 , 当我们急于贩卖知识变现金钱的时候 , 这扇窗户就会被关上 。
当然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问题 , 既然这个只讲一半的故事可以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 , 这就说明这是一整个社会的问题 , 反思的不是一个人 , 而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 。
财富固然美好 , 但却不是所有事情开始的目的和最终的归途 。 宣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的正能量固然重要 , 但是这其中的方式方法应该格外注意 , 不要一不小心踩进了现实主义的圈套 , 更可怕的是套住了一整代年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