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宁都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纪实

:原题为_江西日报|宁都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纪实。
脱贫致富 , 产业是根 。 近年来 , 宁都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 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无害化、品牌化转型 ,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目前 , 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3.6万亩 , 产业覆盖所有乡镇 , 种植户3000余户 , 带动务工就业1.5万人 , 总产值达10亿元 , 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富民支柱产业 。
种得下设施蔬菜降门槛
在竹笮乡新街村 , 村民们正忙着平整土地 , 搭建大棚 。 今年 , 宁都县计划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 , 他们不想错过这趟惠农致富“班车” 。
宁都是农业大县 , 水土气候适合蔬菜生长 , 四季可耕 。 该县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 , 创新推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扶持、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和分户经营的“七统一分”服务模式 , 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 , 县财政给予每亩2万元的补贴、提供每亩2.5万元的贴息贷款 ,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由政府统一投资规划建设 。
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 , 降低了设施蔬菜种植门槛 , 农民种菜积极性大增 , 由过去的“要我种”到现在的“争着种” 。 青塘镇党委书记汪远松说:“大棚蔬菜投入大、技术要求高 , 以前想干干不了 。 现在不同了 , 很多在外面务工的年轻人回来种植大棚蔬菜 。 ”
管得好科学种菜提品质
“你看这棵秧苗 , 虽然开花了 , 但新叶不长、颜色发黄 , 说明它感染了病毒 , 必须尽快切断传染源 , 防止传染给别的秧苗 。 ”在黄石镇大岭村蔬菜基地 , 来自山东寿光的技术指导员正在传授蔬菜防病知识 。
“种什么 , 怎么种 , 都有专家手把手教 。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伍生告诉采访人员 , 村里蔬菜基地每300亩配备1名技术员 , 统一指导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 组织菜农现场培训等 , 有力提升了蔬菜品质 ,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专供基地 。
好品质源于好技术 。 宁都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以品质赢市场 , 以优质求高效 , 先后建设了蔬菜产业“一站四中心” , 即院士工作站、引种育苗中心、种植测试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加工配送中心 , 给蔬菜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
看似简易的大棚 , 其实并不简单 。 防虫网、遮阳网、杀虫灯、喷淋设施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 让大棚更“智慧”了 , 棚内温度高了会提醒 , 土壤温度低了会提示 , 实现了节本增效 。
良种良法一个都不少 。 宁都引进瑞克斯旺公司建设引种育苗中心及示范试种基地 , 代育种苗并示范试种 , 成功后再推广种植 。 目前 , 全县大棚基地种植的蔬菜已成功推广辣椒、茄子等30余个品种 。
健全的服务体系 , 加速了新品种新技术的落地 。 目前 , 全县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防控、良种种植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 蔬菜产业正迈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时代 。
卖得俏富硒品牌增效益
在青塘镇河背村蔬菜基地 , 孙罗秀一边摘着辣椒 , 一边盘算着自己的收成:“这茬黄椒长得好 , 现在市场收购价每公斤4元 , 一亩大棚收入预计能超3万元 , 今年上半年收入7万多元 。 ”
大棚蔬菜市场如何?“宁都是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 这里山好水好土壤好 , 很适宜种蔬菜 , 根本不愁卖 。 ”宁都县蔬菜办工作人员介绍 。 该县蔬菜不仅获得深圳海吉星、广州江南、上海江桥等大型市场的准入许可 , 还获得了深圳市供深食品评价证书 , 并由工信部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心认定为“富硒”蔬菜 ,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 提升了种植效益 。
【江西日报|宁都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纪实】蔬菜既要种得好 , 更要卖得好 。 宁都组建了6支专业销售队伍 , 常年在上海、厦门、广州、长沙等城市开展“宁都富硒蔬菜”品牌宣传推介;设立乡村两级销售队伍 , 建立合作经销商信息库 , 重点合作经销商已有180多家 。 此外 , 宁都还依靠电子商务 , 让产销衔接更加紧密、高效 , 实现富硒蔬菜产得好、叫得响、卖得俏 。 今年以来 , 宁都富硒蔬菜售价比普通蔬菜平均高出20%左右 。 今年上半年 , 全县累计销售蔬菜约1亿公斤 , 销售额达4亿多元 。 (廖海峰 采访人员 鄢朝晖 唐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