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探秘库页岛:一年下雪八个月,当地人不敢聊原住民的话题( 二 )
由于俄版教科书和有关库页岛的史书都被多次修改 , 当地人只能凭借岛上出土的文物和现有民族来猜测原住民 , 有人说是蒙古人 , 因为蒙古曾经统治偌大西伯利亚土地;也有人回答是满人 , 理由是至今还有部分满人在库页岛生活 。 最离谱的是 , 居然还有人回答:“原住民可能是日本人 , 因为库页岛最近一次争议发生在俄罗斯跟日本之间 。 ”
库页岛的原住民能追溯至新时期时代 , 日本考古学家曾在岛上发现石斧、陶器以及用于捕鱼网的配重石等文物 , 南面阿尼湾曾经还出土过两座阿伊努人古墓 。 而根据晋代古籍的记载 , 库页岛原住民主要有骨嵬(阿伊努人)、尼夫赫族、赫哲族以及鄂伦春人 , 他们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经与中国沿海城市有贸易往来 , 岛上出土的隋唐琉璃瓦和耳环以及辽金时期的铜钟等等文物都是最直接的证据 , 这些别说与俄罗斯没有关系 , 就算近在咫尺的日本历史学家也不敢否认 。
然而 , 在沙俄与清朝签订的两项条约中 , 库页岛与周边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都被割让 , 此时的库页岛从中俄争议转变为日俄争议 , 俄国舰队在此期间登岛进行实际管辖 , 先后摧毁日本设立的税所、仓库以及寺庙等建筑 。
在此期间日俄也曾签署“日本在岛南、沙俄岛北 , 互不侵犯”的《下田条约》 , 但这个条约实际上并没有意义 , 双方在此后近百年里多次冲突 , 直至二战后苏联以三比一的绝对兵力优势驱离所有人 。 日本《阿伊努人历史》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形:1944年库页岛约有40万居民 , 日俄战争爆发时有10万人被遣返日本 , 剩余全部被送往苏联远东地区 。
苏联解体四年后 , 俄罗斯正式开始勘测库页岛油气以及矿产资源 , 目前已探明140亿桶石油和2.7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 , 2005年时 , 库页岛替代莫斯科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外国投资城市 , 当时的失业率仅2% , 人均收入是俄罗斯平均水平的1.9倍 , 于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旅游 。
临出发前通过向导得知 , 库页岛虽然资源多、植被繁密 , 但旅游接待能力却相对落后 , 全岛面积72492平方公里 , 呈长条锯齿形布局 , 岛上有6座城镇对外开放 , 最大城市是首府南萨哈林斯克 。 因此 , 性价比最高、最节省时间的路线是飞抵最北的奥卡镇 , 一路往南可途经所有值得参观的景点 , 最后在首府转飞回程 。
原本愉快的交流被最后几句话打断 , 正常情况下持有俄罗斯签证可随意出入库页岛 , 但库页岛海关会仔细询问中国和日本游客 , 一旦说出库页岛和桦太岛的名字就会被拒绝入境 。
奥卡是21世纪初库页岛最大的石油城市 , 曾经驻扎有上万外国油企员工 , 俄罗斯回购石油企业股份后 , 奥卡从当初的“天之骄子”瞬间被降格为“小镇” , 如今居民也就一万多 , 目测几乎全是俄罗斯人 。
奥卡机场有专门的中巴车发往中部亚历山德罗夫以及南部首府 , 持旅游签证仅需支付一半车费(政府补贴) , 驶离机场后入目皆是苏联时期的公寓式建筑 , 或许是上班时间 , 沿路很少看到市民身影 。
第二站诺格利基是现在库页岛最大油气中心 , 约有10万居民 , 在俄罗斯网络上的代称是“油味村” , 整座城市都蔓延着一股浓重的油气味道 。 虽说诺格利基也有机场 , 但主要以小型10座飞机为主 , 且航班不多 。
之所以选择诺格利基停留一晚 , 是因为库页岛火车线的始发站在这里 , 火车站露天博物馆至今还保留有日据时期的古董级列车 , 以及苏联最早研发的蒸汽动力火车头 。 当然 , 最重要的原因是萨哈林民族博物馆设在诺格利基 , 颇有意思的是 , 参观期间询问向导和博物馆工作人员 , 他们都坚持认为原住民是满族与蒙古族 , 馆内典藏文物也全部是满族与蒙古族所有 。
诺格利基往南约300公里就是库页岛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亚历山德罗夫 , 日本统治期称为亚港 , 是岛上最大的煤炭开采区 。 苏联时期是“古拉格集中营”之一 , 巅峰期关押有3000多名来自各个加盟国的囚犯 , 著名作家安东·契诃夫就曾经被关押在这里 , 写下名著《库页岛》不久就被禁止穿越 , 如今全球只有契诃夫博物馆内有收藏这本书 。 可惜的是没有公开参观 , 工作人员甚至否认有这本书的存在 。 亚历山德罗夫人口约1.2万 , 整座城市背靠“三兄弟雪山”面向鞑靼海峡 , 在向导的带领下尝试攀登雪山寻找传说中“集中营”囚犯挖的防空隧道 , 据说内部通道密密麻麻全长达20多公里 。 然而 , 刚爬到“三兄弟”脚下就遇到巡逻队 , 被告知禁止拍摄也不允许参观 , 最后在向导的解释下才给我留了两张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