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街区是适合漫步的

:原题为_文汇|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街区是适合漫步的。
文汇|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街区是适合漫步的
文章图片
文汇|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街区是适合漫步的
文章图片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思南路七十三号) 杨爱民 摄
沈骏
思南路不长 , 北起淮海中路 , 南至泰康路 , 约一千三百米 。 近代史百多年以来 , 思南路及沿线建筑的故事 , 由文人墨客、欣赏喜好者和旅游观光者撰写的文章很多 , 这就是思南路的魅力所在 。

最近读钱军、马学强主编的《阅读思南》和晏秋秋专为思南路撰写《把世间百态 , 包容得没有烟火气 , 这是上海最有故事的马路》的文章 , 观“思南路上街拍”的视频 , 着实让人更多、更全面也更详实地了解思南路、思南公馆的前世今生 , 往事并不如烟 。
围绕思南路为轴线 , 周边相邻的几条路及沿路街区中的优秀历史建筑 , 大部分都是在上世纪初叶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 , 汇集了独立式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别墅、联排别墅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近代公寓等中外多种风格和式样的建筑 , 坐落在道路的两旁 。 具有优秀历史建筑整街坊保留保护、开发利用典型和样板意义的 , 占地五万多平方米 , 以成片坐拥51栋历史悠久的西班牙式花园别墅等建筑的思南公馆 , 即时成为上海市中心的唯一 , 而展露出其独具特点的“旧貌换新颜” 。 在这一区域 , 宜居的街坊 , 林荫的马路 , 绿色的环境 , 特色的建筑 , 休闲的游客 , 使人们穿越在历史建筑风貌区之中 , 顿时就会有一种愉悦和惬意 。 似乎能感觉得到 , 每幢建筑都在诉说主人变迁的过程 , 都在叙述风风雨雨的经历 。
从一定意义上说 , 建筑就是城市发展的符号 , 是城市历史的载体 , 是城市人文的见证 , 是城市梦幻的寄托 , 也是城市故事一章章、一节节的解说 。 有故事的历史建筑作为重要因素而构成了这座城市适宜的温度 。 从高空俯瞰这一区域 , 精心设计和种植的行道树、路边绿地、庭园绿化以及年代悠久的复兴公园等与各类特色建筑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 这些自然也就成为整个上海中心城区建筑绿化极具特色的风貌和景观 。

在思南路上漫步 , 在思南公馆里闲逛 , 雨露与微风 , 游人与筑物 , 景点与长空 , 人文与地理 , 生态与环境 , 过往与现状等一直会让人肃然起敬 , 赞叹、感慨在欣赏中会不断地流露 。 散步在林荫道上不由自主地感觉到 , 空间变得日益阔朗和通透 , 生活可以如此自由和逍遥 , 一切纠结和烦恼会在过程中得以缓解和释然 。 如冰心所写的:
爱在左 , 情在右 , 在生命的两旁 , 随时播种 , 随时开花 ,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 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 , 踏着荆棘 , 不觉痛苦 , 有泪可挥 , 不觉悲凉 。
由此 , 思南路被人记住 , 思南公馆被人记住 , 记住她所展现出的风味独特、久醇耐品、沉甸甸又活力四射的思南文化 。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 而近年新创立的思南书局作为重要载体和宣播平台 , 普及文化 ,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一定层次和领域文化的普及 , 促使这种文化形成浓厚的氛围 , 扑面而来 , 又发散而去 。 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公益事业和精神给养 。 联想到著名作家王蒙在谈文化自信时曾这样说 , “文化不是物资也不是货币 , 它是智慧更是品质 , 是精神能力也是精神定力 , 它不是花一个少一个 , 而是越用越发达 , 越用越有生命力 , 越用越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 。 ”
说城市犹如想象中的一部恢弘交响乐曲 , 建筑(尤其是优秀历史建筑)就是这曲谱上的音符 , “建筑是能够对话的”得到更为确切的印证 。 在建筑瑰宝会聚之地 , 规划学和建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学者及爱好者纷纷踏步此地 , 考察观赏 , 寻根问源 , 汲取所需 , “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就是从中切身的感受 。 通过中西结合 , 洋为中用 , 科学地纳入当代时尚元素 , 实现更高层次 , 更有深度 , 更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意和创造 , 描绘出了“城市 , 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