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妈妈月华|比叫他打回去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孩子玩具被抢走还被打了( 二 )


而这样的模式一旦形成 , 孩子内心的这些深层次的害怕、愧疚都会被激发 , 如果妈妈又一次非常生气 , 孩子又会再经历一次害怕、自责与羞愧 , 他会越来越不自信 , 表现反而越来越“懦弱无能” 。
慢慢的 , 这样的情绪反应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反应 , 妈妈看见孩子被打被欺负却没有办法还击 , 会越来越愤怒 , 而孩子却会认为是自己不好导致妈妈生气 , 变得越来越害怕、自责 。
所以在孩子被打被抢玩具时 , 父母生气地叫孩子打回去 , 并不是最好的做法 , 反而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深层情绪 , 让孩子更紧张不安 , 留下心理阴影 。
当孩子被“打”、被“欺负”时 , 被打的过程可能并不可怕 , 父母的态度往往要可怕得多 。
在学儿童心理学的过程中 , 我深刻地知道一点:攻击性是人类成长的动力 , 所以每一个人的天性中都是富含攻击性的 , 这句话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没有人会在遭遇攻击的时候失去还手的勇气 , 即使一个小小的孩子也不例外 。
如果孩子动不动被欺负 , 被攻击却没有反应 , 除了那些2岁以下的孩子不懂这个动作背后的意义外 , 大一点的孩子本能的反应如果除了哭以外却没有还手的勇气 ,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急着去教训熊孩子 , 而是要反省自己的态度是不是出了问题 , 是不是自己生气的表现让孩子觉得恐惧?
只有把这种恐惧心理消除 , 孩子才有勇气保护自己 。 不然家长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动不动被欺负 , 表现越来越“软弱” 。
有些妈妈可能会觉得孩子不会保护自己 , 那我帮他出头 , 让欺负人的那个孩子害怕 。
其实这样的反应给孩子会留下:当我被欺负的时候 , 我自己是保护不了自己的 , 只有那些比我强大的人出面才能解决问题 。 这样孩子不分轻重都只能求助于强者 , 而不会根据场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 这样的孩子在有人帮忙的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得很狠 , 但是如果保护者不在身边 , 他就只有挨打受气的份 。 毕竟很多场合只有孩子可以保护自己!
在家长看到孩子被欺负的时候 , 就算内心再愤怒 , 表面也要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 不然你的怒气吓到的不是熊孩子 , 而是自家的孩子 。
比较好的做法是听孩子自己说发生了什么 。 可以走过去问孩子:“刚刚发生了什么呀?”如果孩子自己表达能力足够 , 就让他自己说 。
如果孩子表达还不够流利 , 妈妈就可以不带情绪地用自己的语言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说出来:“刚刚妈妈看到你正在玩小汽车的时候 , 过来了一个小朋友 , 他都不跟你说一声 , 直接来抢你的玩具 , 你刚开始有点吃惊是吗?”
“你觉得要保护好玩具 , 就紧紧抓住了玩具 。 那个小男孩也开始用力跟你抢 , 因为他抢不过你 , 他直接打了你一下 , 你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 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对你?”这时候等一等 , 看看孩子的反应再接着说 。
“等你反应过来 , 玩具已经被小男孩抢跑了 , 你有点难过 , 觉得既没保护好自己 , 也没保护好玩具对不对?”这样的过程能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 , 回想清楚前面发生的事情 。
有时候孩子被打的时候就会感到害怕 , 妈妈也可以清晰地说出来:“他打你的时候 , 你的脸感到火辣辣的 , 你觉得有点害怕 , 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对你?”
当情绪被看到的时候 , 孩子才会有反应 , 他可能会大哭起来 , 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再安抚他:“妈妈看到你的难过 , 看到你的委屈和自责了 。 ”
妈妈一直陪伴着孩子 , 接纳他的情绪 , 当孩子被好好地安抚过 , 这些情绪才会离开 。
等孩子情绪平稳下来后 , 妈妈可以再与孩子讨论如何应对 。
可以在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再把前面发生的事讲述一遍 , 让孩子利用故事或游戏中的角色去体验 , 同时借助这些角色与孩子讨论:如果那个小男孩再过来抢你的玩具 , 你可以怎么做呢?如果你不想给他你要怎么保护你自己和心爱的玩具呢?如果你们都想玩 , 有什么方法能让你们都玩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