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融媒体|论文写在车间 这个基地助新昌产业升级,课堂搬进企业


浙江融媒体|论文写在车间 这个基地助新昌产业升级,课堂搬进企业
文章图片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经过测试 , 新检测系统对缺陷的检出率达到了90%以上 。 ”日前 , 在浙江本发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做研究的薛伟拿到了满意的测试结果 。 薛伟是浙江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 , 正在撰写研究生论文《钢丝编织管机器视觉检测》 。 根据校方与新昌县达成的协议 , 研究生在学校学满1年后 , 余下的2年时间在新昌企业车间学习 。 薛伟到新昌已一年 , 再过一年就完成学业了 。
2017年 , 新昌县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创设“新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通过“政校合商顶层设计 , 区域优先服务产业 , 教授把关技术关键 , 学生独立攻坚课题”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 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 。
去年7月 , 浙江理工大学2018级首批30名研究生入驻新昌 。 他们进入企业车间 , 以教授导师为课题责任人 , 企业导师配合指导 , 研究生团队为实施主体 , 从事工程技术问题研究 。 “本发科技”是一家从事高速编织机、水暖软管编织机、不锈钢丝编织机的高新技术企业 , 以前对耐压水管内部金属层的编织质量检测需要人工作业 , 缺陷检出率仅70%左右 。 为满足客户需求 , 公司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 。 薛伟与同学蒋佳健到该公司后 , 以企业的两项科研攻关项目《钢丝编织管机器视觉检测》与《三维织机》作为研究课题 。 前者以“编织增强层及其视觉检测系统”对耐压水管内部金属层的编织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 运用机器视觉替代了人工质检;后者转二维编织为三维编织 , 提高产品厚度 。 工作时 , 学校导师吴震宇教授帮忙解决学术难题 , 企业导师、总经理梁贤军提供用户需求 。 “两位导师的联合指导 , 对我们帮助很大 。 ”蒋佳健说 。 如今 , 这两项课题均取得了突破 , 三维编织新机型已经搭建完成 , 不久前 , 《钢丝编织管机器视觉检测》还获得了2019年度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赛区二等奖 。
“新昌在加快产业转型过程中 , 时常面临缺乏与产业配套的高层次人才的尴尬 。 我们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科技需求进行了摸底 , 列出需求清单 , 这份清单成为我们引进研究生的依据 。 ”新昌县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梁军说 。
把课堂搬进企业 , 把论文写在车间 , 有效缩短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时空距离 。 截至目前 , 首批入驻基地的30名研究生中 , 共申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0项 , 参与企业项目及课题14项 。
9月23日 ,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举行新生入驻仪式 , 浙江理工大学30名2019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式入驻 , 和学长学姐一样 , 他们也将在新昌开启另一段研究生学业 。
【浙江融媒体|论文写在车间 这个基地助新昌产业升级,课堂搬进企业】(_本文原题为《课堂搬进企业论文写在车间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助新昌产业升级》 。 原作者俞颖颖、陈琪 。 编辑金汉青 。 )